针灸治疗糖尿病心理障碍的研究
【关键词】 糖尿病;心理障碍;针灸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 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 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 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研究针灸治疗糖尿病心理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的临床试验方案,将病房入选的糖尿病心理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成针刺组(n=50例),对照组(n=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针刺组添加针灸治疗。测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障碍症状都有所改善,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针灸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负性心理,同时有助于血糖控制
【关键词】 糖尿病;心理障碍;针灸
近年来糖尿病心理障碍已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生活,作为危害人类的疾病之一越来越得到大家的关注。糖尿病心理障碍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人的一种心身疾病,常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困惑,造成情绪低落、焦虑、郁闷等负性情绪[1]。糖尿病患者合并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较高,其治疗显得十分重要。本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发现,针灸在改善糖尿病心理障碍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对控制血糖也有帮助,现报道如下。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2008年全年我院住院糖尿病患者,经临床诊断均符合ada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拟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并请我院心身科会诊确诊合并抑郁或焦虑症共100例,随机分两组,针刺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年龄38~69(49.1±3.9)岁。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年龄45~65(53.1±6.3)岁。两组年龄和性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治疗方法 ①对照组给予常规的药物治疗以及糖尿病饮食,针刺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针灸治疗。针刺百会、神门、神庭、四神聪,辅针加太冲、三阴交、内关。75%酒精消毒穴位后进针,向下斜刺,进针深度0.5~0.8寸。均采用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得气后留针20min,每周针刺5次,10周为1个疗程。②治疗前后两组均进行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检测以及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
3.疗效标准 以hama和hamd减分率作为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大于50%为显效,大于20%为有效;小于20%为无效。
4.统计处理 数据处理用spss 10.0软件。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结果表明,针刺组显效22例,有效1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0%;对照组显效例10,有效8例,无效32例,总有效率36%。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χ2= 9.82,p<0.01)。针炙组疗效较对照组优。
2.两组治疗前后量表评分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有所改善(p<0.05);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针灸组临床疗效较对照组优。见表1。表2 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以及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变化比较注: □治疗前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针刺组治疗前后比较p<0.01; ◆治疗后针刺组与对照组比较p<0.01; △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p<0.05;
讨 论
糖尿病患者伴心理障碍可产生神经内分泌紊乱、神经免疫调节系统失调,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hpa)稳定性发生变化。最终使患者胰岛素受体敏感性下降,诱发胰岛素抵抗,最终使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人体的心理状态与生理机能是辨证统一体,一旦心理防线受损,健康状况必将受到影响,从情志入手是解决糖尿病心理障碍的关键。心理障碍属于中医学“郁证”范畴,多因七情所伤,导致肝失疏泄,脾失运化,心神失常。故糖尿病心理障碍在病机上主要责之于肝之疏泄失常及气机不畅,在治疗方面疏肝解郁、调畅气机是其基本法则[1]。祖国医学的针灸疗法正好弥合其所需。本研究在遵从督脉穴位和五脏俞穴治疗抑郁症的观点基础上,辨证地治配辅穴。内关主要宽胸解郁,丰隆益气;三阴交、太冲为平肝潜阳,熄风通络。通过临床观察表明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理障碍症状都有所改善,针刺组疗效优于对照组。血糖控制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对照组治疗效果不如针刺组明显,两组比较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证明糖尿病心理障碍在常规用药基础上附带针灸治疗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异常,同时心理障碍症状也会缓解。
有学者认为针刺百会可以调整hpa轴亢进状态,使其变成良性调节,降低丘脑的糖代谢[3]。本研究推断所观察对象糖代谢紊乱得到有效缓解就是由于hap轴的作用逐渐趋于正常所致。故糖尿病合并心理障碍者欲使病情得到较好控制,针灸治疗调整很有益处。临床药物治疗糖尿病心理障碍有明显的毒副作用,而针灸治疗无明显的毒性,我们都在逐渐地引进针灸治疗方案。但针灸治疗穴位欠规范,评价指标不统一,这些将有碍于临床运用的进程。本研究仅在此方面做些粗浅的尝试。
【参考文献】
[1]李舜伟.针灸治疗抑郁症35例[j].吉林中医药,2008,28(10):753.
[2]刘 洪,王文生.针刺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障碍及糖代谢的干预作用[j].中国针灸,2007,27(10):741-743.
[3]王艳杰,王升旭,黄 泳,等.治疗原发性抑郁症的循证医学研究概况[j].时珍国医国药,2008,19(12):2886-2888.
作者:田青,哈力旦·阿布都热依木,潘 东 田 刚 作者单位:(1.新疆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中医科,新疆喀什 844000;2.天津中医药大学二附院中医科,天津 300250;3.天津公安医院检验科,天津 300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