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
【摘要】 目的 观察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 选择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7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5 例。两组病人均以饮食及胰岛素控制血糖,治疗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1~2 g/10 cm2 涂抹于薄层医用无纺布上,覆盖患处然后用保鲜膜将无纺布进行封包,并与皮肤粘贴好,保持3~5 h, 2次/d。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1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 8 h滴完,每日1次,甲基vit b12 500 μg肌肉注射,疗程为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86%,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4.11,p<0.05),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结论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产生可能与长期严重的高血糖毒性、钠通道表达和分布的改变、神经血供障碍、神经营养因子缺乏、交感神经增殖、氧化应激、自由基增多和自身免疫紊乱以及小型有髓鞘的aδ纤维和无髓鞘的c纤维损伤等多因素引起[1]。本症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2]。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常表现为肢体远端(尤其是下肢)烧灼样、电击样、针刺样或钝性疼痛,多在夜间,疲劳或兴奋时加重,通常伴有感觉过敏,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或情绪异常[3],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能够渗透皮肤达到真皮层的浅表,临床常用于浅表皮肤的各种外科手术及各种穿刺的镇痛治疗。笔者通过与常规治疗方法比较,发现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治疗中有独到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对象和方法
1.对象
选择我科2005~2010年3月明确诊断为2型糖尿病的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住院患者67 例。其中男37例,女30例,年龄38~76岁,平均58 岁,糖尿病病程5~15年,平均8年。所有患者入院后均经系统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对照组35 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以及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同时伴有:①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临床表现,如烧灼感、针刺感、电击感和痉挛性疼痛;②肌电图检查神经传导速度有以下两项或两项以上减慢,包括正中神经尺神经和胫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和腓浅神经、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③排除其他神经系统疾患。
3.治疗方法
在常规给予饮食、运动和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尼莫地平(尼莫同,德国拜耳公司) 10 mg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静脉滴注,8 h滴完,每日1次,甲基vit b12(甲钴胺,日本卫材公司)500 μg肌肉注射,治疗组将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北京清华紫光制药厂)1~2 g/10 cm2 涂抹于薄层医用无纺布上,覆盖患处然后用保鲜膜将无纺布进行封包,并与皮肤粘贴好,保持3~5 h,2次/d,共14天。
4.疗效判断标准
痊愈为患处疼痛、不适感完全消失;显效为疼痛基本减轻;无效为疼痛无改善。痊愈+显效合计为总有效。
5.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数据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治疗组治愈21例,显效11例,总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治愈18例,显效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2.8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4.11,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
讨论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疼痛是来自原受损害的感受疼痛传入神经纤维再生后的自发活性效应,该效应需要钠离子内流达神经而导致神经膜发生去极化反应,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缓解疼痛效应可能是由于再生神经纤维自发活性被抑制的结果。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为国家四类新药,由利多卡因和丙胺卡因组成的。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丙胺卡因与利多卡因是同类药,为目前已知局部麻醉药中时效最长的药物(可达5 h 以上),麻醉强度为利多卡因的4倍,安全范围较利多卡因大。利多卡因注射液静滴见效快,但维持时间短,限制了临床的应用。丙胺卡因与利多卡因合用具有起效快、麻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每克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含利多卡因25 mg,丙胺卡因25 mg,加上乳化剂 arlactone 19 mg,增稠剂聚羧乙烯10 mg,乳膏的ph为9,能使混合物的小颗粒中含有浓度达80%的碱性活性基,有利于促进药物渗透完整皮肤达到真皮层。笔者在实践中观察到不同的人群,年龄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及分布。皮肤角质层较厚,年龄较大的患者,药物经皮吸收较慢,起效也较慢;在不同的部位,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达到最大镇痛深度的时限也不同,四肢镇痛效果较理想。而在躯干部位其镇痛作用要差些。分析可能的原因除了不同年龄、皮肤的厚度和皮肤内血流量有关外,主要是躯干部位的血管位置一般较深有关。因此临床应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必须将皮肤清洁干净。如果皮肤上有污垢或油脂会影响药物的渗透,延缓起效时间,降低麻醉效果。②乳膏必须达到规定的使用量,若涂抹剂量不够或涂抹太薄,将达不到止痛效果。③必须将乳膏用透明敷贴封包,不但可以延长药物作用时间更长,而且可避免因摩擦将药物擦掉。本研究表明: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且涂抹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tesfaye s,kempler p.painful diabetic neuropathy[j].diabetolo-gia,2005,48(5):805-807.
[2]kadiroglu ak,sit d,kayabasi h,et al.the effect of venlafaxine hcl on painful peripheral diabetic neuropathy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mellitus[j].j diabetes complications,2008,22(4):241-245.
[3]宁 光.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内科学,2007,27(7):487-4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