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巴曲酶注射液; 银杏叶制剂; 疗效评定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病情相对进展缓慢,能够及时有效控制病情是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失,减少后遗症的关键。巴曲酶注射液(东菱迪芙)降解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银杏叶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黏度和清除自由基。本文拟探讨巴曲酶注射液和银杏叶制剂联合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纤维蛋白原(fib)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及分组 2007年3月至2008年10月我院住院120例入选病例均符合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mri证实,其中男62例,女58例,年龄40~75岁,发病时间<7 d,入选病例获得患者知情同意。随机分为巴曲酶注射液合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治疗组)64例,其中男39例,女25例,平均年龄(56.3±7.9)岁;单用银杏叶制剂治疗组(对照组)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平均年龄(57.1±6.7)岁。两组肝、肾功等化验均在正常范围内, fib值均>200 mg/dl。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应用巴曲酶注射液10 u,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静脉滴注,第2天查血凝,如fib>150 mg/dl再应用巴曲酶注射液5 u,隔日复查血凝,如fib>100 mg/dl,则再次应用巴曲酶注射液5 u。两组病例均用银杏叶制剂20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每天1次静脉滴注,同时应用相同脑细胞活化剂滴注,疗程均为14 d,于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第2、4及14天,检测血凝,观察fib变化,并同期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观察不良反应。
1.3 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判定其临床疗效,分为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增多18%以上。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x±s表示,采用spss11.0统计软件进行均数的t检验及率的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基本痊愈、显著有效、有效、无效及恶化例数分别为(16 vs 9)、(18 vs 12)、(24 vs 15)、(4 vs 12)、(2 vs 8),治疗组总显效率(53.1%)明显高于对照组(37.5%),总有效率(90.6%)明显高于对照组(64.3%)(p<0.05)。
2.2 两组患者fib变化对比 治疗组fib水平在治疗后第4、14天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ib变化(略)
与对照组比较:1)p<0.05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功,血常规,血脂等实验室检查无明显变化,亦无出血倾向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较轻微,但呈渐进性加重,48 h内仍不断进展,直至出现较严重的神经功能缺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在临床上约占缺血性脑卒中的20%~40%。其发生原因除外脑水肿、继发脑出血外,大多由血浆fib水平增高、脑血流量下降、缺血区动脉血栓扩大,缺血半暗带脑组织严重缺血坏死所致〔1〕。因此,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主要方法是降低血浆fib水平,防止血栓扩大,增加脑血流量。巴曲酶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单一成分、高纯度的类凝血酶制剂,为丝氨酸蛋白酶的一种,具有降纤、溶栓、改善血液流变学等作用,是强力降纤维酶制剂,通过降解血中fib增强纤溶系统活性以抑制血栓形成。巴曲酶能直接使fib降解为纤维蛋白单体,使fib降解产物d二聚体含量明显增高,并可降低血小板聚集率和黏附性,降低血液黏度,使血管阻力下降,抵制血管痉挛,减轻白细胞黏附及血小板聚焦,改善血液流变学,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血液循环〔2〕,减轻阻断脑组织的缺血、缺氧,起到有效的缺血性脑卒中后神经保护作用,且未增加出血风险,因而可有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3~5〕。应用巴曲酶同时激活内源性tpa,促进血栓溶解,改善微循环使血流再通〔6〕。并且同时可增加侧支循环,挽救部分缺血半暗带,改变缺血周围组织血液供应,尽可能减少梗死面积,及时恢复脑代谢,使已经缺损的神经功能明显恢复。该药临床应用时间窗宽,监测简单、方便,安全系数大,疗效较好,值得临床应用。中医学认为银杏叶注射液有效成分(黄酮醇苷、银杏内酯)的提取制剂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银杏叶有效成分具有扩张血管、改善脑循环、抗凝、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活性的作用,并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黏度,清除自由基〔7〕。本研究结果提示,巴曲酶合用银杏叶制剂治疗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能有效预防病情进展,且未增加出血风险,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好,安全性高,有双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1 吕传真.进展性脑卒中〔j〕.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2003;1(3):1.
2 黄燕华,王新民,匡培根,等.巴曲酶对海马脑缺氧的保护作用〔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1997;14(6):325.
3 黎宝玲,李丽冰,翁宗伟,等.巴曲酶与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8):7157.
4 王维治.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2641.
5 罗祖明,董佑忠,彭国光.脑血管疾病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5562.
6 匡培根.东陵精纯克栓酶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j〕.中国新药杂志,1994;3(6):36.
7 张 立.舒血宁制剂药理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9):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