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支气管扩张;咯血;冠心病
咯血于呼吸内科尤以支气管扩张常见,肺血管破裂为主要咯血原因,垂体后叶素为首选治疗药物,但是该药半衰期短,且疗效与剂量有关,增加剂量可提高疗效,但不良反应亦随之增加,尤其是合并冠心病患者。因垂体后叶素的加量而导致冠状动脉收缩,加重心肌缺血,故对支气管咯血合并冠心病患者垂体后叶素更需慎用,笔者应用垂体后叶素与甲磺酸酚妥拉明联用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冠心病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自1999年2月以来我们共收治支气管扩张合并冠心病患者21例,均为住院患者,经病史、体检、胸部肺ct和(或)ct血管造影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0例,男5例,女5例,年龄为46岁~75岁,平均年龄61.5岁,出血量70 ml~230 ml,平均172 ml。对照组11例,男9例,女2例,年龄58岁~78岁,平均年龄61.5岁,出血量55 ml~220 ml,平均170 ml。两组在性别、年龄、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临床表现 21例支气管咯血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21例支气管咯血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略)
1.3 治疗方法 治疗组首次给予葡萄糖液体20 ml中加入垂体后叶素5 u缓慢静脉推注,以后250 ml葡萄糖液体中加入垂体后叶素5 u维持静脉滴注,每天总量20 u~30 u,同时联用甲磺酸酚妥拉明20 mg,2次/d加入250 ml液体中静脉滴注;对照组首次20 ml葡萄糖液体中加入垂体后叶素10 u缓慢静脉推注,以后250 ml液体中加入10 u维持静脉滴注,每天总量40 u~60 u。两组均应用抗生素、化痰、止咳及其他对症治疗,并结合其他有效的综合护理方法。
1.4 疗效判断方法 治愈:咯血停止,近期无复发;治疗有效:症状减轻,咯血量明显减少<50%;治疗无效:症状无变化,咯血量无减少或增多。
2 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咯血均停止,治疗组出现心肌缺血1例(阳性率4.34%),对照组出现心肌缺血5例(阳性率21.7%),心绞痛2例(阳性率8.68%),含服硝酸甘油后心绞痛好转。两组比较出现心肌缺血和心绞痛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和冠心病两个疾病之间无内在的必然联系,如这两个疾病出现在同一个患者身上,两者就会互相影响。支气管扩张咯血合并冠心病患者往往伴有紧张、焦虑,此时交感神经兴奋、血管收缩、心率加快,不利于病情的控制。咯血的内科治疗首选是脑垂体后叶素,脑垂体后叶素有内科治疗的“血管钳”之称,但该药半衰期短,且疗效与剂量有关,剂量增加,疗效亦增加,不良反应亦增加,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尤其是支气管咯血合并冠心病患者,患者多紧张、焦虑,使血管收缩、心率加快,可能诱发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垂体后叶素的作用机制是通过所含的加压素直接兴奋血管平滑肌,收缩小动脉,减少肺血流量,使肺循环血压降低,体循环血压升高,反射地使心跳缓慢,心输出量减少,进一步降低肺循环血压,并促使血小板凝集形成血栓而止血。垂体后叶素单纯应用可引起血压升高、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与甲磺酸酚妥拉明二者联用可提高支气管咯血的治愈率,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由于联用时垂体后叶素用量大大减小,因而避免了心绞痛发作甚至心肌梗死的发生,达到快速止血的目的。本实验说明垂体后叶素联用甲磺酸酚妥拉明对治疗支气管咯血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明显,并且能避免各自的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陶仲为.大咯血的病因和诊断[j].医师进修杂志,2004,27(5):34.
[2] 佟学一,许仁和,吴广胜.肺科急症[m].青岛:青岛海洋大学出版社,1992:16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