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老年性痴呆发病危险因素的荟萃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讨中国人群老年性痴呆(ad)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预防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980年1月至2008年11月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ad发病危险因素独立病例对照研究,并用revman软件对这些文献进行荟萃综合定量,采用卡方值和p值分析各研究结果间的统计学异质性。结果 纳入本次荟萃分析的文献共有11篇,累计病例1 420例,对照2 901例。ad发生的危险因素合并相对危险度(or)值及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痴呆家族史〔or=2.62,95% ci(1.69~4.07)〕;丧偶〔or=1.53,95%ci (1.21~1.93)〕;饮酒〔or=0.87,95%ci(0.68~1.12)〕;吸烟〔or=0.80,95%ci (0.67~0.95)〕。结论 痴呆家族史和丧偶是目前影响中国人群ad发生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荟萃分析
在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ad)患病率约为1.6%〔1〕,并且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趋明显,ad作为老年期痴呆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必将成为一个重要的医学和社会问题〔2〕。但至今尚未明确其具体病因和发病机制。荟萃分析的优点是通过增大样本含量来增加结论的可信度,解决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本文通过对1980~2008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ad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进行荟萃分析,以分析和探讨国内人群ad发病的危险因素,为今后该病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通过计算机检索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medline数据库,收集国内外1980年1月~2008年11月间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ad发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中文检索词为老年痴呆、老年期痴呆、老年性痴呆、或ad,联合关键词“流行病学”、“病因学”和“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检索medline数据库的主题词为alzheimer′s disease,副主题词为epidemiology、etiology,联合自由词case control study检索。
1.2 纳入标准
①1990.1~2008.11国内外发表的关于中国人群ad发病危险因素的分析性流行病学研究;②研究方法为病例对照研究;③提供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患者例数;④暴露的定义基本相似;⑤ad的诊断标准一致。
1.3 排除标准
文献排除标准:对重复报告、质量差、报道信息太少及无法利用的文献进行剔除。
1.4 文献资料的质量评价
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质量评价,主要围绕文献的原研究设计是否合理,主要特征定义(研究对象、处理因素、效应指标) 是否明确,统计方法是否正确,偏倚控制是否得当等进行评价。收集文献资料中的样本量及研究效应。同时为了进行敏感性分析,本研究对纳入的研究制定了质量评价标准,①病例来源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质量较高;②充分报道风险因素测量方法的研究质量较高;③调查对象为一般人群的研究质量较高。
1.5 统计学分析
使用review manager (revman,version 5.0 for windows,oxford,england;the cochrane collaboration,2008)合并数据。根据revman软件要求分别收集病例组与对照组患者例数,并对数据进行整理、筛查,最后将数据输入revman软件,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得出统计结果及图表。计算包括所有研究在内的荟萃分析结果,然后计算排除质量较低的研究后的荟萃分析结果,根据两者结果是否一致来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如果两次结果不一致,则根据高质量研究的结果来解释荟萃分析的结果。
2 结 果
2.1 检索情况
共检索到57篇文章,根据文献资料入选及排除标准,经筛选并纳入本次荟萃分析的文献共有11篇〔3~13〕,累计病例1 402例,对照2 901例。均为病例对照研究。
2.2 ad各影响因素荟萃分析
2.2.1 痴呆家族史与ad关系的荟萃分析森林图
共5个研究〔3,4,7,8,10〕评价了痴呆家族史对ad的影响,有959例患者和1 993例对照,结果显示痴呆家族史与ad的关联指标or=2.62,or值的95%ci为(1.69~4.07),有低异质性 (i2=16%;p=0.31),有统计学意义(p<0.000 1)。 当排除低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3〕后,or=2.39,or值的95%ci为(1.48~3.87)仍有低异质性(i2=19%;p=0.30),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见图1。
2.2.2 丧偶与ad关系的荟萃分析森林图
共6个研究〔4,6,7,11~13〕评价了丧偶对ad的影响,有1 008例患者和1 229例对照,结果显示丧偶与ad的关联指标or=1.53,or值的95%ci为(1.21~1.93),有低异质性(i2=31%;p=0.21),有统计学意义(p=0.000 4)。当排除低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6〕后or=1.44,or值的95%ci为(1.15~1.79)仍有低异质性(i2=21%;p=0.28),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图2。
2.2.3 饮酒与ad关系的荟萃分析森林图
共5个研究〔3,5,6,8,11〕评价了饮酒对ad的影响,有626例患者和844例对照,结果显示饮酒与ad的关联指标or=0.87,or值的95%ci为(0.68~1.12),无异质性(i2=0%;p=0.77),无统计学意义(p=0.28)。当排除低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3,6〕后or=0.89,or值的95%ci为(0.66~1.20),无异质性(i2=0%;p=0.44),无统计学意义(p=0.43),见图3。
2.2.4 吸烟与ad关系的荟萃分析森林图 共6个研究〔3,4,6,8,9,11〕评价了吸烟对阿尔茨海默病的影响,有1 052例患者和1 543例对照,结果显示吸烟与ad的关联指标or=0.80,or值的95%ci为(0.67~0.95),无异质性(i2=0%;p=0.44),有统计学意义(p=0.01)。当排除低质量的病例对照研究〔3,6〕后or=0.76,or值的95%ci为(0.62~0.92),无异质性(i2=0%;p=0.74),有统计学意义(p=0.004),见图4。
3 讨 论
荟萃分析实质上就是汇总相同研究目的的多个研究结果,并分析评价其合并效应量的一系列过程,即提供一个量化的平均效果或联系,并且在考虑资料一致性的前提下,应用荟萃分析对全部资料进行统计合并,总or值范围得到收敛,研究效应能全面、量化地显示,结论更全面、可靠,也更适合于人群总体。本研究通过荟萃分析确认痴呆家族史,丧偶,以及apoeε4等位基因是中国人群ad的危险因素。
3.1 痴呆家族史与ad的关系
van duijn〔14〕对美国、澳大利亚、芬兰、意大利、日本等地的11项ad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认为痴呆家族史是ad最密切、最稳定的相关因素(or=3.5,95%ci为2.6~4.6), launer〔15〕等对痴呆家族史与ad的四项前瞻性研究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痴呆家族史增加ad的发病风险。本文的荟萃分析结果发现痴呆家族史和ad的发生同样有显著联系。
3.2 丧偶
本次荟萃分析的结果表明丧偶是ad的危险因素,但jorm〔16〕对多项ad病例对照研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没有发现丧偶与ad有关联,这也许与中外不同的婚姻观念有关。
3.3 饮酒与ad 的关系
饮酒与ad的关系如何,现在仍有争论。一些病例对照研究〔17,18〕则认为饮酒与痴呆的发生无关,这和本次荟萃分析的结果是一致的。peters〔19〕等对饮酒与ad的前瞻性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包括了多个随访时间超过5年的研究,结果认为早期生活少量饮酒是ad的保护因素(rr 0.57;95%ci:0.44~0.74),邓娟〔20〕对重庆市2 632名大于60岁老年人进行2年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认为轻中度饮酒与痴呆的危险度降低有关。
3.4 吸烟与ad的关系
吸烟与ad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不一,现在仍有争论。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则倾向于吸烟对ad有保护作用,而前瞻性研究的结果多认为吸烟者患ad的危险性较不吸烟者高,且与apoeε4等位基因有关,lee〔21〕对19项病例对照研究的结果进行了综合分析,仔细对比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结果的影响,结果认为过去吸烟能降低ad的发病危险性(or 0.64;95%ci:0.54~0.76)。launer〔22〕等对吸烟与ad的前瞻性研究资料进行了总结,研究包括了约13 147人,随访时间约2年,与不吸烟者相比,过去吸烟不增加ad患病的危险度(rr=1.2,95%ci:0.8~1.5),而现在吸烟者增加了ad发生的危险度(rr=1.7,95%ci 1.2~2.5)。osvaldo等〔23〕对吸烟与ad关系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的结果也是相互矛盾的。本文的荟萃分析结果与lee〔21〕研究结果是一致的。病例对照研究与队列研究的结果相互矛盾,可能原因在于病例对照研究的生存偏倚或其他的方法学问题,还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未重视apoeε4所起的作用。考虑上述的研究结果,吸烟可能是ad的一个影响因素,其在ad中所起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女性、高龄和低教育水平是ad的危险因素,但是因为病例对照研究中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匹配标准一般是同年龄、同性别和同教育水平,所以上述三个因素未列入本荟萃分析。此外,高血压、糖尿病、独居、接触有机溶剂、磁暴露、负性事件、抑郁、缺少体育锻炼等因素也是ad的可能危险因素,但由于相关研究较少或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故亦未列入分析。
我们的研究还有有几个局限:①荟萃分析属于描述性二次分析,存在混杂偏倚、文献报道偏倚以及分析方法本身的一些缺点;②本研究纳入的文献均为病例对照研究,难以避免信息偏倚和选择偏倚的影响,而且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③纳入研究的例数偏少。
确认阿尔茨海默病的风险因素还需要更多、更详实的数据。本研究结果对ad病因学研究及防治策略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发病机制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与实践。
【参考文献】
1 dong mj,peng b,lin xt,et al.the prevalence of dementi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a systematic analysis of 19802004 studies〔j〕. age ageing,2007;36:61924.
2 王华丽,于 欣.中国阿尔茨海默病的流行病学现状〔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6):35860.
3 常 青,何 耀,倪 彬,等.军队老年人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4;25(10):8903.
4 洪霞.alzheimer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0.
5 苗海军.alzheimer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d〕.新疆:新疆医科大学,2006.
6 谭纪萍,张晓红,王鲁宁.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性因素的关系探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5):3824.
7 唐牟尼,刘协和,云 扬,等.社区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1;15(1):225.
8 王清华,张振馨,唐牟尼.吸烟、饮茶、饮酒与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3):2348.
9 温泽淮,梁伟雄,赖世隆.中医保健与老年性痴呆关系的研究1老年性痴呆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的社区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1;21(1):1636.
10 姚佳红,李辉.北京市老年人alzheimer病与痴呆家族史关系研究〔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1;17(6):4346.
11 杨 星,黄文滂,杨敬源,等.贵阳市社区老年人群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8):343641.
12 周 玢,洪 震,黄茂盛,等.阿尔茨海默病危险因素研究〔j〕.脑神经经杂志,2002;10(6):3213.
13 王清华.阿尔茨海默病与血管因素以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及实验室研究〔d〕.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14 van duijn cm,hofman a.risk factors for alzheimer:the eurodem collaborative re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neuroepidemiology,1992;11:10613.
15 launer j,andersen k,dewey me.rates and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j〕.neurology,1999;52:78.
16 jorm af,van duijn cm,chandra v,et al.psychiatric history and related exposures as risk factors for alzheimer′s disease:a collaborative reanalysis of casecontrol studies〔j〕.int j epidemiol,1991;20(2):s437.
17 huang w,qiu c,winblad b,et al.alcohol consumption and incidence of dementia in a community sample aged 75 years and older〔j〕.clin epidemiol,2002;55:564959.
18 broe ga,creasey h,jorm af,et al.health habits and risk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 in old age:a prospective study on the effects of exercise,smoking and alcohol consumption〔j〕.aust nzj public health,1998;22:6213.
19 peters r,peters j,warner j,et al.alcohol,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 in the elderly:a systematic review〔j〕.age ageing,2008;37:50512.
20 deng j,zhou dh,li j,et al.a 2year follow up study of alcohol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dementia〔j〕.clin neurol neurosurg,2006;108:37883.
21 lee pn.smoking and alzheimer′s diseases review of the epidemiological evidence〔j〕.neuroepidemiology,1994;13:13144.
22 launer lj,andersen k,dewey me,et al.rates and risk factors for dementia and alzheimer′s disease:results from eurodem pooled 2000d analysis〔j〕.neurology,1999;52:7884.
23 osvaldo pa,gary kh,david l,et al.smoking as a risk factor for alzheimer s disease:contrasting evidence from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asecontrol and cohort studies〔j〕.addiction,2002;97:1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