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辨证论治;中医药疗法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erpes simples keratitis,hsk)是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角膜感染,是最常见的致盲眼病之一,发病率占角膜病的首位。本病病程迁延,易于复发,临床上常用阿昔洛韦治疗本病,但单独应用疗效不够理想。本院眼科近年来应用中药辨证论治本病,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患者70例(82只眼),按就诊时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6例(44只眼),男20例(24只眼),女16例(20只眼),年龄18~63岁,平均(35.50±11.64)岁;病程1~41 d,平均(5.34±2.84)d;病变形态分布:点状角膜炎22只眼,树枝状角膜炎14只眼,地图状角膜炎8只眼。对照组34例(38只眼),男18例(20只眼),女16例(18只眼),年龄15~58岁,平均(33.53±11.34)岁;病程2~46 d,平均(5.26±2.56)d;病变形态分布:点状角膜炎18只眼,树枝状角膜炎15只眼,地图状角膜炎5只眼。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及病变形态等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好的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眼科学》[1]中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标准。①常有感冒病史,或在劳累后发病。②不同程度视力下降,沙涩疼痛,畏光流泪。③抱轮红赤,黑睛可见星点状或树枝状或地图状混浊,荧光素染色检查阳性。
1.3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肝经风热:黑睛猝起星点散翳,色灰白,抱轮微红,畏光流泪,碜痛,或伴鼻塞、头痛、咽痛,舌红,苔薄黄,脉弦数。②肝胆火炽:黑睛星点密集,或成树枝状、地图状,抱轮红赤显著,畏光流泪,灼热疼痛,口干口苦,溲黄赤,舌质红,苔黄,脉弦数。③湿热蕴伏:黑睛星翳,反复发作,缠绵不愈,头重胸闷,溲黄便结,口腻,舌红,苔黄腻,脉滑。④正虚邪留:星翳不敛,抱轮微红,干涩羞明,视物模糊,常易外感,以致病变反复,时好时剧,神疲乏力,舌淡,苔薄,脉细。
1.4 治疗方法
2组病例均外用0.1%阿昔洛韦滴眼液点眼,每次1~2滴,每日6~10次;同时应用泰利必妥滴眼液点眼,每次1滴,每日3次以预防细菌感染。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分型治疗,给予中药汤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内服。10 d为1个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
1.4.1 肝经风热证
治以疏风清热、退翳明目。基本方:黄芩10 g,金银花15 g,连翘10 g,薄荷10 g,竹叶10 g,大青叶15 g,甘草10 g,防风10 g,荆芥10 g,木贼15 g,密蒙花15 g。
1.4.2 肝胆火炽证
治以清肝泻火、退翳明目。基本方:龙胆草10 g,生地黄10 g,当归15 g,柴胡10 g,泽泻10 g,金银花20 g,连翘15 g,黄芩10 g,甘草10 g,蝉蜕15 g,木贼15 g。
1.4.3 湿热蕴伏证
治以清热除湿、退翳明目。基本方:杏仁10 g,滑石15 g,通草10 g,竹叶15 g,白蔻仁7g,半夏10 g,薏苡仁10 g,金银花15 g,木贼15 g,蝉蜕15 g。
1.4.4 正虚邪留证
治以滋阴祛风、退翳明目。基本方:生地黄15 g,熟地黄15 g,牛膝10 g,当归15 g,羌活10 g,防风10 g,玄参15 g,麦冬15 g,蝉蜕15 g,菊花15 g。
以上方药均根据患者全身情况及眼局部表现辨证加减。
1.5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黑睛星翳消失,荧光素染色阴性,症状消失;好转:黑睛星翳减少或缩小,荧光素染色阳性,畏光刺痛、红赤流泪等症状减轻;无效:黑睛星翳无变化或加重,荧光素染色阳性,症状无改善。
1.6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for window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有关指标以x±s表示,各项检测指标间分别行t检验及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治愈率均高于对照组,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14.21±4.54)d,对照组平均治愈时间(18.70±4.37)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经t检验,t=-3.538,p=0.001<0.05,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只眼(略)]注:2组总有效率比较,χ2=4.018,p=0.045<0.05;2组治愈率比较,χ2=4.463,p=0.035<0.05
3 讨论
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属中医学“聚星障”范畴。其病名首见于《证治准绳·杂病·七窍门》,谓:“聚星障证,乌珠上有细颗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一而二,二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同时认为“翳膜者,风热重则有之”。不仅描述了聚星障的症状特点,还指出了病因病机。本病多为外感风热毒邪或肝火炽盛,或脾胃湿热,风火湿热毒邪相搏,上攻于目,黑睛受灼所致;亦有素体阴虚,正气不足,复感风邪之证。因此,我们根据中医基础理论、中医眼科独特的五轮辨证法,结合病因,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从整体着眼,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将本病分为肝经风热、肝胆火炽、湿热蕴伏和正虚邪留4型,辨证施治给予中药汤剂内服,并随证加减,同时方中必加明目退翳之品以防愈后留有宿翳影响视力。通过辨证施治,使机体阴阳平衡,气血调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黑睛得精气充养,始能晶莹清澈,卫护瞳神,保证神光发越,目视精明。
本临床观察结果显示,用中药辨证论治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较比单纯应用阿昔洛韦治疗具有更好的疗效,同时可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且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曾庆华.中医眼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153-154.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