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开灵冻干粉;下呼吸道感染
笔者对2007年8月-2008年7月在本院呼吸内科门诊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并接受清开灵冻干粉治疗的30例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8月-2008年7月在本院呼吸科门诊就诊的60例患者,均经临床症状、体征、胸部影像学与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下呼吸道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轻中度社区获得性肺炎、肺癌合并感染,所有病例体温在38.4 ℃以上。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18~64岁,平均42.5岁;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7~68岁,平均44.2岁。2组性别、年龄、症状、病程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予头孢哌酮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产品,4 g/支)4 g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每日2次。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冻干粉(贵州益佰制药有限公司产品,200 mg/支)1 g加入0.9%氯化钠溶液500 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2组连续用药5 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不再用其他抗生素与退热药物。
3 观察指标与疗效标准
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变化;血像、胸部影像学变化;体温的动态变化及不良反应。
疗效标准:体温降至正常范围,症状与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正常为治愈;体温下降至37.5 ℃以下,症状与体征大部分消失,实验室检查好转为显效;体温无下降,症状与体征无缓解,实验室检查无好转为无效。治愈率加显效率为临床总有效率。
4 结果
4.1 临床疗效
治疗组痊愈率及有效率分别为53.3%(16/30)和93.3% (28/30);对照组分别为30.0%(9/30)和63.3%(19/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表1 2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比较(略)
4.2 体温下降起效时间与热退时间比较
体温下降起效时间系指一次常规剂量用药后体温较用药前下降0.5 ℃所需的时间。热退时间是指用药后体温降至37.4 ℃而不再回升时所需的时间。2组患者体温下降起效时间及热退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表2 2组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体温下降起效时间与热退时间比较(略)
4.3 治疗前后外周血像变化
治疗组治疗前外周血像白细胞为(13.1±0.64)×109/l,治疗后为(7.06±0.21)×109/l;对照组治疗前外周血像白细胞为(12.86±0.41)×109/l,治疗后为(7.17±0.18)×109/l。2组治疗后白均有改善,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4 不良反应
治疗过程中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疹,予以停用清开灵冻干粉并予抗过敏治疗后缓解,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肝肾功能均无明显变化。
5 讨论
清开灵冻干粉含有胆酸、猪去氧胆酸、黄芩苷、珍珠母、栀子、水牛角、板蓝根、金银花等,临床用于治疗热病神昏、中风偏瘫、急慢性肝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脑血管病等。在本观察中,清开灵冻干粉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较对照组为好,这与其中大多数药物都具有抗致病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有密切关系,在治疗以细菌感染为主的下呼吸道感染时配合抗生素能够取得较单纯应用抗生素更佳的效果,并缩短疗程,与相关报道相似[1]。清开灵冻干粉中部分药物具有很强的解热作用,故其缓解发热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具有降低白细胞的作用。
有报道显示,清开灵的不良反应类型主要为变态反应[2],本组治疗过程中有1例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无其他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赵建军,王珊姗.清开灵冻干粉针剂治疗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观查[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7,14(8):63.
[2] 金 梅.31例清开灵注射液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药业,2003,12(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