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清消止痛散;外敷;痛风性关节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痛风发病率日渐增高。临床上发病急骤,以关节红肿、灼痛剧烈、入夜更甚、活动不利等为特点,所以,迅速缓解肿痛、防止关节损害尤为重要。笔者应用自制清消止痛散外敷治疗该病,疗效明显,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择2002年1月-2007年4月在本院中医科门诊就诊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50例,均为急性发作期,其中男性45例,女性5例,年龄43~65岁,平均54岁。临床多表现为单侧跖趾关节和踝关节红肿剧痛,其中左侧跖趾关节25例,右侧跖趾关节22例,左侧踝关节1例,右侧踝关节2例。
2 治疗方法
清消止痛散药物组成:大黄、苍术、黄柏、牛膝、忍冬藤。上药按5∶4∶3∶5∶5之比例加工为细末备用。治疗时取该药末30 g,加入陈醋将其调成糊状,平摊在(5×10)cm2的棉纸上,再用同样大小的棉纸覆盖在上面,敷于患处,并用绷带固定,然后用大于药面的保鲜膜包裹,胶布固定即可。每日换药1次,连续治疗3 d。嘱患者戒酒及肥厚滋腻、辛辣、高蛋白、高嘌呤等食物,防止病情反复。
3 临床疗效
3.1 疗效标准
治愈:红肿灼痛等症消失,关节功能活动恢复正常;显效:红肿明显消退,灼痛明显减轻,关节功能活动明显恢复;无效:红肿灼痛等症有所减轻或缓解不明显,关节功能活动有所改善或改善不明显。
3.2 结果
50例患者敷药后即感凉爽舒适,疼痛减轻最快2 h,最慢8 h,平均开始见效时间5 h。连续治疗3 d后,50例中治愈21例,占42%;显效26例,占52%;无效3例,占6%;总有效率为94%。
4 讨论
痛风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热痹”范畴,其病因病机是由于恣食肥甘厚味,偏嗜醇酒辛辣,生湿蕴热,湿热相搏,留注下肢关节,壅滞于脚踝,经气不通,则关节红肿,剧痛如烙,活动不利。现代医学认为,痛风性关节炎是嘌呤代谢紊乱和尿酸排泄障碍所致血尿酸增高的一组异质性疾病。关节红肿灼痛多是其首发症状,是由于尿酸盐结晶沉积引起的炎症反应。
笔者采用清消止痛散外敷治疗该病收效满意。方中苍术、牛膝、黄柏取三妙之意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善治湿热下注之足膝红肿热痛;加大黄、忍冬藤以增强清热燥湿、活血通络等作用。全方共奏清泄湿热、活血消肿、通络止痛之功,湿热得除,诸症自解。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以上诸药均有解热、镇痛、抑菌抗炎作用,从而抑制炎症细胞的变形和趋化,解除炎症反应。本方局部外敷给药,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灶,具有见效快(2 h开始见效)、患者易于接受(用药后即感凉爽舒适)等优点。同时,可避免内服西药(秋水仙碱类)及中药寒凉之品所致的胃肠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