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松解粘连汤;手术后并发症;肠粘连;中医疗法
肠粘连常由于腹腔内手术、炎症、创伤等引起,临床上以手术所致最多。腹腔或腹壁切口感染、肠管暴露在腹腔外过久、腹膜撕裂缺损、腹腔放置引流物等,都是促成粘连形成的因素。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自拟松解粘连汤治疗腹部术后肠粘连32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①有腹部手术;②有反复发作腹痛、腹胀的临床症状;③有慢性肠道梗阻症状或多次急性发作史;④x线检查显示肠腔内积气及液平面。
1.2 一般资料
32例病例均来自本院外科、妇科住院及门诊患者。男15例,女17例;年龄20~30岁6例,>30~40岁7例,>40~50岁9例,>50~72岁10例;病程最长者3年,最短者10 d;其中阑尾切除术者12例,子宫切除术者7例,胃切除术者5例,胆囊切除术者6例,部分小肠切除术者2例。临床表现:均有慢性腹痛腹胀,疼痛多位于腹中部;排便困难者21例;停止自肛门排气排便者11例;多次急性发作者9例;伴呕吐者6例;见肠型和肠蠕动波10例;x线检查显示均有不同程度肠腔内积气及(或)液平面。
2 治疗方法
松解粘连汤组方:大黄15 g,槟榔15 g,乌药10 g,木香10 g,莪术10 g,桃仁10 g,牡丹皮15 g,赤芍15 g,败酱草30 g,黄连9 g。加减法:阴亏肠燥者加生地黄、玄参各20 g;发热者加金银花、连翘各15 g;体质虚弱,脾胃气虚者加党参、白术各15 g。每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10 d为1个疗程。
3 临床疗效
共治疗2个疗程,停药后随访半年统计疗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未复发者为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偶有复发但服药后症状又消失者为显效;症状明显减轻,停药后时有复发者为好转;治疗后症状无改善,改手术或其他方法治疗者为无效。结果痊愈20例,显效5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
4 讨论
中医认为,肠粘连多责之于瘀热结于腹中,脏腑失和,中焦气机不利,从而影响胃肠的蠕动、传化功能,导致腹痛、腹胀、大便不畅,甚至秘结不通,其病因病机的关键在于瘀热塞滞、腑气闭阻。根据“急则治标”、“六腑以通为用”,笔者自拟松解粘连汤。方中大黄、槟榔、乌药、木香攻下消积、理气除胀;莪术、桃仁、牡丹皮、赤芍破血逐瘀;败酱草、黄连清热解毒;另外,大黄还有清热泻火、活血化瘀之功效,莪术兼具行气消积止痛,桃仁尚能润肠通便。全方共奏通腑消积、逐瘀清热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黄、槟榔、乌药、木香能兴奋胃肠平滑肌,促进胃肠蠕动及早恢复;莪术、桃仁、赤芍、牡丹皮能改善血液循环,有利于肠管水肿及炎症消退;败酱草、黄连预防和治疗肠道及腹腔感染,这些药物共同作用能减少或消除粘连发生。
我们观察到,松解粘连汤不仅能治疗粘连性肠梗阻,而且还可预防肠粘连发生,治疗宜早不宜迟,能进食即可服用。为配合本方充分发挥疗效,患者术后应早活动、多活动,促进肠管运动,从而达到粘连松解、腑气畅通。在应用本方治疗过程中,应严密观察,如症状、体征不见好转甚至加重,或怀疑为绞窄性肠梗阻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