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2型糖尿病;气阴两虚;强力还原汤;益气养阴;清热活血
笔者采用自拟强力还原汤治疗气阴两虚型2型糖尿病,并与单纯西药治疗作对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入选病例共80例,均为2006年7月-2007年11月经本院检查,确诊为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型的门诊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其中男19例,女21例;病程最短7个月,最长18年,平均7.9年;年龄39~76岁,平均52.3岁。对照组40例,其中男17例,女23例;病程最短10个月,最长16年,平均8.1年;年龄41~71岁,平均50.2岁。2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西医诊断标准
根据1999年who糖尿病专家委员会和亚太地区糖尿病政策组正式公布的糖尿病诊断标准[1]:①有典型糖尿病症状,1次空腹血糖(fpg)≥7.0 mmol/l,或1次餐后2 h血糖(p 2 hpg)≥11.1 mmol/l,或1次随机血糖≥11.1 mmol/l。②无典型糖尿病症状,2次fpg≥7.0 mmol/l;或2次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 h血糖≥11.1 mmol/l;或1次fpg≥7.0 mmol/l且ogtt后2 h血糖≥11.1mmol/l。
1.3 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中糖尿病的诊断标准,中医辨证为气阴两虚证。主症为咽干口燥、倦怠乏力;次症为多食易饥、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尿频、大便秘结,舌红少津,苔薄或花剥,脉细数无力,或细而弦。凡具备主症及次症2项即可诊断。
1.4 排除标准
1型糖尿病患者;2型糖尿病采用胰岛素治疗者;合并严重心、脑、肝、肾等并发症或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性疾病患者;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
2 方法
2.1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的基础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糖尿病饮食、运动疗法。对照组口服格列砒嗪,每日3次,每次5 mg, 饭前30 min服;二甲双胍片,每日3次,每次0.25 g,饭时或饭后服。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服强力还原汤:人参9 g,黄芪30 g,山药20 g,麦冬15 g,生地黄20 g,五味子15 g,黄连6 g,天花粉10 g,葛根15 g,丹参30 g,川牛膝30 g,苍术9 g,知母10 g。每日1剂,复渣,与饮食间隔1 h、两煎间隔时间大于4 h分服。疗程均为1个月,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①观察治疗前后主要症状及体征变化。采用量化计分法:无相应症状计0分;相应症状偶然出现,程度较轻计2分;相应症状经常出现,程度中等计4分;相应症状持续存在,程度较重计6分。将每位患者所有临床证候计分相加得出总积分,进行统计。②检测治疗前后fpg、p 2 hpg及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各1次。
2.3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fpg及p 2 hpg降至正常范围,或下降幅度超过30%。有效:症状、体征均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fpg及p 2 hpg下降幅度超过20%。无效: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fpg及p 2 hpg下降幅度不足20%。证候积分减少率(%)=(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
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疗效比较采用χ2检验
3 结果
3.1 2组患者主要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症状积分(16.8±5.1)分,治疗后为(6.9±2.2)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治疗前为(16.68±4.73)分,治疗后为(14.4±4.67)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见表1。表1 2组2型糖尿病患者主要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比较(略)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1显示,除对便秘的改善作用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症状的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组对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其中对倦怠乏力、气短懒言、脉细数无力等症状的改善尤为明显。
3.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40例中,显效17例(42.5%),有效20例(50.0%),无效3例(7.5%),总有效率92.5%;对照组40例中,显效5例(12.5%),有效16例(40.0%),无效19例(47.5%),总有效率52.5%。
3.3 2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比较
2组患者治疗后fpg及p 2 hpg均下降,但治疗组治疗后下降较对照组治疗后下降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检测结果(略)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4 不良反应
观察期间,2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出现,治疗后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测均正常。
4 讨论
关于2型糖尿病的产生与发展演变,笔者认为,患者先天禀赋不足和肾阴亏虚是内因,食气太过既是直接动因和诱发因素,又是糖尿病先期阶段的主要病机。所谓食气太过,乃嗜食肥甘厚味,热量摄入过多,超过人体所需,食气壅滞三焦,长此以往,在血表现为血糖过高,在尿表现为尿糖阳性。食气太过,日久郁热化火,耗伤津液,而生燥热;燥热日久,失治误治,津液日渐被灼,元气被消,加之素虚之肾阴,以致气阴两虚;燥热、津伤、气虚,最终导致血瘀。瘀血内阻是消渴病晚期阶段的主要病机,是致残和危及生命的关键病机。根据该病病机发生与发展演变规律,针对气阴两虚这一证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自拟强力还原汤以益气养阴、清热活血。方中人参、黄芪、山药补气生津;麦冬、生地黄、五味子养阴生津;黄连、天花粉、葛根、知母清热以绝伤津之源;丹参、川牛膝活血以畅津行之道。诸药合用,元气得生,津液得复,患者精、气、神复现,故以强力还原命之。
需要特别强调,食气太过在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谓“亢则害,承乃制”,凡事皆然,饮食营养也不例外。虽然人赖水谷精微以充养,若太过,超过人体所需,日久必郁而生热化燥,伤阴耗气,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故此,无论未病之前,还是既病之后,均应强调平衡膳食,合理营养,勿以酒为浆,加之适当锻炼,保持合理体重,方可避免或延缓2型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
【参考文献】
[1] 叶山东,朱禧星.临床糖尿病学[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