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阳和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疗法
近年来,笔者采用阳和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取得良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60例患者为济宁市任城区中医院住院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copd诊断标准[1],并行肺功能检查而被确诊。其中男性45例,女性15例;年龄50~85岁;病程5~40年,平均21年。copd分级:ⅰ级(轻度)12例,ⅱ级(中度)39例,ⅲ级(重度)9例。临床表现:面色萎黄或苍白,咳嗽,咳白痰,喘促,甚至不能平卧,口唇色淡或紫黯,怯寒肢冷,手足不温,舌淡或黯,脉沉细。辨证为血虚寒凝痰滞者。
2 治疗方法
予阳和汤为基础方加味治疗。药物组成:熟地黄15 g,鹿角胶12 g,白芥子18 g,肉桂6 g,生麻黄6 g,炮姜6 g,甘草6 g。若寒痰较重,痰粘白如泡沫,加细辛3 g、紫苏子12 g、莱菔子15 g以温肺化痰;痰浊壅盛,气喘难平者,加皂荚9 g、葶苈子15 g以涤痰除壅平喘;喘促短气、气怯声低、咳声低弱者,加黄芪30 g、党参20 g以益气健脾;夹瘀者,见面唇黯紫、舌质黯,加当归12 g、桃仁10 g、红花10 g以补血活血。每日1剂,水煎2次,取汁400 ml,分早晚2次服用,疗程21 d。
3 临床疗效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咳嗽、咳痰消失,憋喘明显减轻,可从事轻体力劳动为显效;偶有咳嗽、痰少,静息状态下无明显憋喘为有效;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结果60例中显效38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
4 讨论
copd多见于老年人,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其发病主要责于肺、脾、肾。肺为气之主,司呼吸,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不耐寒热,称为“娇脏”,若外邪侵袭,可使肺失宣降,肺气胀满,上逆为咳喘。肾为气之根,与肺同司气之出纳,故肾元不固,摄纳失常,则气不归元,阴阳不相接续,亦可气逆于肺而为咳喘。病理因素主要为痰,病久脾肺两虚,气不化津,则痰浊更易滋生,所谓“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脾虚血液生化无源,故致血虚。本病反复发作,冬季加重,病久耗伤阴血,遇寒触动伏痰,故辨证为血虚寒凝痰滞者较多。
阳和汤出自《外科全生集》,为治疗血虚寒凝痰滞阴疽证的著名方剂。笔者用阳和汤治疗copd属血虚寒凝痰滞者,取其“异病同治”之意。方中熟地黄大补阴血,鹿角胶温阳填精,助熟地黄生精血,二药相合,温阳补血;佐以肉桂、炮姜温经散寒;白芥子辛温走散,利气机、通经络、化寒痰、逐饮邪,善治“皮里膜外之痰”;生麻黄宣肺平喘,并减熟地黄、鹿角胶之腻;甘草调和诸药。立方者王洪绪曰:“治之之法,非麻黄不能开腠理,非肉桂、炮姜不能解寒凝。此三味虽大热不可缺一。腠理一开,寒凝一解,气血乃行……”全方共奏温阳补血祛痰之功。
总之,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只要辨证准确,灵活运用古方,便可取得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2,25(8):453-46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