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中医 胃溃疡
胃溃疡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年来通过运用辨证施治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治疗用药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内经》说:“平人之常气禀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脾胃为水谷之海,后天之本,人之成形本乎精血,出生之后必须有水谷之养,非精血则无立形体之基,无水谷则无形体之壮,先天精血由命门所主,后天水谷由脾胃所主,先天命门可以温煦后天的脾胃,脾胃的运化又不断的滋养补充着命门的元阳。凡先天的不足得后天培养则可健壮,所以脾胃对人体至关重要。脾胃损伤,外因多为饮食劳倦,内因多为忧思恼怒,饮食之伤多由过食寒凉生冷的食物,忧思恼怒是情志之伤,所以少食寒凉,节制嗜好,怒后忌食是养脾胃的善法。
“胃溃疡”为西医病名,属中医“胃脘痛”的范畴,多由于饮食失节、饥饱无时,劳倦过度而损伤脾胃所致。
1.1 证候特点
胃脘定时作痛,恶食拒按,嗳腐吞酸,腹满便秘。或因胃热甚,胃气上逆而胸满,恶心,嗳气呃逆,或胃有积滞而食入即吐或返酸,便血等,舌苔白、脉弦滑。
1.2 方药
酒军10g,焦三仙10g,鸡内金10g,枳壳10g,厚朴10g,青皮10g,木香3g,没药3g。加减法:恶心加陈皮10g,竹茹10g;胸憋呃逆加醋赭石10g、复花6g;胃胀痛加沉香1g(分冲),元胡3g,郁金10g;胃酸多加陈皮10g,珍珠母10g,郁金10g;食滞加焦玉片10g;胃热甚选加黄芩10g,丹皮10g;湿盛加茯苓10g,泽泻10g;便血选加大小蓟10g、生地炭10g、侧柏炭10g、藕节炭10g、棕炭10g;胃阴虚去厚朴、大黄加麦冬10g、花粉10g、石斛10g。
1.3 方解
酒军、焦三仙、内金以消食滞助运化;枳壳、厚朴、青皮、木香诸药调气止痛;以没药一味祛腐生新、生肌长肉、使溃疡病灶由里往外生长、促进溃疡愈合。
2 典型病例
张某,男,38岁,农民,初诊:2006年3月,主证:胃脘疼痛,大便不畅,腹胀,烦热口渴,恶心,嗳气吞酸,舌苔白,脉弦滑,一月前经胃镜检查诊为消化性溃疡。
方药:酒军10g 焦三仙10g 焦玉片6g 厚朴6g 鸡内金6g炒枳壳10g 青皮6g 木香6g 郁金10g 竹茹10g。服上方陆剂后疼痛除,饮食如常。后随证调治嘱注意饮食,随访一年未再发作。
3 治疗体会
胃溃疡是临床常见病,形成原因大多以饮食失节、劳倦过度、是使脾胃受损产生疾病的主要因素。脾胃受损伤则脾失健运胃失和降,气机不通则痛,清浊不分则泄,胃失和降则呕,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损伤日久不愈,则易导致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以及脏腑诸虚等证。故痛初期多见实证,病久则虚,虚实夹杂,寒热互见等纷繁复杂的证候。治疗之法,必须按中医的辨证施治,根据脾胃之特性着重调理治疗。属实证者,根据“腑通为用”的原则,用调中理气荡涤积滞,和胃助化等清法;属虚证者,根据“虚则补之”的治则,运用健脾益气、温中散寒、调补气血、养阴增液等诸法。具体用药要注意照顾脾胃特性。脾宜升而恶湿,理脾多用辛燥理气之药。但胃宜降而喜柔润,多用养阴降胃气之药,但不要柔降过甚,有碍脾气之升。适当少佐一些轻升理气之品,如陈皮、荷梗之类,使健脾和胃各得其宜,效果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