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 了解针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疗效,并探讨其消炎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45例ra患者随机配对以1∶2分为针灸组(30例)和消炎痛组(15例)。观察其疗效并测定部分患者治疗前后超氧化歧化酶(sod)、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和亮脑啡肽(lek)的变化。结果 针灸组与消炎痛组治疗ra疗效相似(p0.05),治疗前后的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均下降。治疗前后sod和lpo降低,而lek明显升高。结论 针灸治疗ra具有消炎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亮脑啡肽升高,调节自由基代谢有关,同时发现针灸治疗能使esr明显下降,rf滴度下降,可能还有免疫调节作用。
关键词:针刺;关节炎,类风湿;脑啡肽,亮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脂质类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常见的风湿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中医学认为ra是由于人体营卫失调,感受风寒湿三气合而为痹,或日久正虚,内生痰湿、瘀血,正邪相搏,使经络、肌肤、筋骨气血受阻失于濡养而出现肢体疼痛、肿胀、酸乏、重着、变形,治疗有内服药和外治法。而针灸可减轻局部症状,改善关节功能的作用。我院在近几年中应用针灸治疗ra的临床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在本院专科病房与门诊选择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7年ra诊断标准。受试者在18~65岁之间,病级为1~2级,红细胞沉降率(esr)≥30 mm/1h,符合卫生部制定的抗风湿药物研究指导原则活动期ra的标准,受试者排除明显心、肝、肺、肾等的器质性疾病,药物过敏史和晕针史,孕妇与哺乳妇女不纳入试验。受试者在3个月内未使用过二线药物。病人的一般情况见表1。
表1 病人的一般情况
组别 例数 性别 平均年龄岁 平均病程年 病期(例) 病级(例)
男 女 ⅰ ⅱ ⅲ ⅰ ⅱ ⅲ
针灸组 30 5 25 45±5 3±5 25 5 0 10 18 7
对照组 15 3 12 44±73 3±5 12 3 0 9 4 2
注: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
1.2 方法:45例患者按年龄、性别、病期、病级随机按2∶1配对分为二组:对照组应用消炎痛25 mg,3次/d,治疗组不服用非甾体抗炎药,而应用隔日1次针灸治疗,每次40 min,1个月为一疗程。
取穴:①整体取穴:根据整体治疗原则,患者每次取背部督脉经和膀胱经,肝俞、睥俞、肾俞和命门穴,手足阳明经曲池、足三里和足少阴肾经太溪穴。②局部取穴:根据患者受累关节取穴。肩关节取肩于、肩贞、肩内阿是穴,肘关节取曲泽穴,腕关节以阳池、阳谷、阳溪穴,指关节取八邪穴,膝关节取膝眼、曲泉、膝阳关、阳陵泉穴,踝关节取解溪、昆仑、丘墟穴,趾关节取八风穴,颞颌关节取下关穴。四肢穴位采用温针以驱寒逐湿,通利关节,针刺采用捻转提扦补泻法,随后温针2次,应用灸粒温针。背俞一般用附子饼间接灸法(附子饼为附子∶丁桂∶冰片以40∶9∶1比例制成)。
1.3 观察方法:每2周随访一次,每次检查晨僵、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握力,每4周随访血尿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类风湿因子(rf)滴度,部分患者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脂质过氧化物酶(lpo)和亮脑啡肽,测定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采用化学比色法,亮脑啡肽采用放免法测定,由华东医院协助完成。
1.4 疗效评定:显效:关节肿胀指数改善率、压痛指数改善率、握力改善率、晨僵改善率和esr改善率等五种改善率均数>70%。改善率=(治疗前值-治疗后值)/(治疗前值-正常值)×100%。有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50%。改善: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无效:以上五种改善率均数<30%。
1.5 统计学处理:治疗前后计量指标改变用t检验,组间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疗效比较用ridit检验。
2 结果
2.1 疗效评价:针灸组30例,显效1例,有效7例,改善17例,无效5例,改善率83.3%;消炎痛组15例,有效3例,改善9例,无效3例,改善率80%,二组间经ridit检验,p>0.05,二组间差异无显著性,针灸组疗效与消炎痛组相似。
2.2 针灸与病程和关节功能:见表2。从表2中可见病程越短疗效越好;关节功能损害越少,疗效也越好。
表2 针灸疗效与病程和关节功能的关系
疗效 病程(年) 关节功能
<1/2 1~2 2~3 >3 ⅰ ⅱ ⅲ
显效 0 0 1 0 1 0 0
有效 3 2 1 1 4 2 1
改善 3 6 3 5 5 9 3
无效 0 1 1 3 0 2 3
有效率(%) 100 88.8 83.3 66.6 100 84 57
2.3 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见表3。
表3 针灸治疗前后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的改变
项目 针灸组(30例) 消炎痛组(15例)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治疗前 治疗后 p值
关节肿胀指数 6.9±4.4 4.7±4.3 <0.001 13.4±3.6 12.6±3.5 >0.05
关节压痛指数 17.2±7.6 10.1±0.7 <0.001 13.1±3.1 9.1±2.4 <0.02
晨僵(h) 2.9±1.6 1.9±1.6 <0.001 2.3±1.7 1.4±0.5 <0.02
握力(mm hg) 83.5±31.2 95.7±62.1 <0.001 102.3±28.6 113.8±30.4 <0.05
esr(mm/1h) 57.2±25.7 46.4±27.2 <0.01 75.1±29.5 62.6±29.6 <0.01
crp(μg/l) 18.8±11.6 8.2±14.5 >0.05 17.9±12.1 10.2±12.1 >0.05
rf(对数值) 2.4±0.4 2.2±0.4 <0.01 2.4±0.3 2.2±0.4 >0.05
2.4 针灸治疗前后亮脑啡肽(lek)、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物酶(lpo)的改变:见表4。
表4 针灸治疗前后lek、sod、cat和lpo的变化
项目 lek(10例) sod(18例) cat(18例) lpo(18例)
mg/ml u/g(hb) u/mg(hb) nmol/l
治疗前 85.1±41.8 485.9±38.6 17.1±3.5 5.7±1.0
治疗后 172.5±62.2 458.2±46.1 18.1±1.6 5.2±1.1
p值 <0.01 <0.01 >0.05 <0.05
2.5 不良反应:消炎痛组有1例头痛,有2例胃肠不适,针灸组无明显副作用。
3 讨论
ra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物,经常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消炎镇痛,但该类药物引起严重胃肠道症状和肝、肾、神经等方面损伤,而中医认为ra属痹证,一般均为正虚标实之病,除应用药物治疗外,中医针灸治疗ra是一种非药物消炎镇痛疗法。本研究用艾灸背俞穴温阳益肾、调和气血。局部取穴祛瘀通经,捻转提扦补肾法治疗ra,疗效可达83.3%,与消炎痛的消炎镇痛疗效相似,经ridit检验,p>0.05。同时发现病程越短关节功能损伤越少,疗效越好。目前没有一种早期ra的标准,根据morgan等[1]报道早期ra病程12个月以内的患者为界限,针灸治疗对早期ra疗效较好(见表3)。针灸组治疗前后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均有明显好转。esr、rf滴度也有改善,p<0.01,消炎痛对关节肿胀指数、关节压痛指数、晨僵、握力、esr也有好转,p<0.02,而对rf无明显作用,与我国近年来报道相似[2]。
mezes等[3]和wade等[4]检测ra患者血浆和滑膜液中lpo的含量增高。pasquier等[5]和marklund等[6]报道ra患者外周血多形白细胞中sod活性和滑膜中sod活力下降或相对不足。这说明ra患者存在自由基代谢紊乱,所以测定ra患者红细胞中sod、cat活性与血浆lpo治疗前后变化可了解针灸治疗ra的疗效。本研究针灸治疗后sod活力明显下降,p<0.01;血浆lpo含量降低,使关节炎症减轻,关节功能好转。
自从hugher[7]首先从亮脑内分离出亮脑啡肽以来,对针灸镇痛机制的研究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成柏华[8]在家兔实验中观察到针刺对中枢和外周亮脑啡肽有同步影响,针刺后,组织中亮脑啡肽(lek)增高,肾上腺髓质内lek下降而血浆中升高。ra患者针灸治疗后lek含量明显升高,p<0.01,证实针灸治疗对ra患者有消炎镇痛作用,但副作用比非甾类抗炎药低。本研究发现针灸治疗后esr与rf滴度下降明显,有待进一步了解针灸治疗对免疫调节的关系。
作者单位:周嘉陵(200052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科)
朱琦(200052 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类风湿关节炎科)
参考文献
1,morgan k,clague rb,reynolds i,et al.antibodies to type ⅱ collagen in early rheumatoid arthritis.br j rheumatol,1993,32:333.
2,奚永江,浦蕴星,陈桂玲,等.针刺早期类风湿关节炎39例临床观察.上海针灸杂志,1985,4:1.
3,mezes m,bartosiewicz g.investigations on vitamin e and lipid peroxide statu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clin rheumatol,1983,2:259.
4,wade cr,jackson pg,highton j,et al.lipid peroxidation and malondiahyde in the synovial fluid and plasma of patients with rheumatoid arthritis.chim acta,1987,164:245.
5,pasquier c,laoussadi s,sarfati g,et al.superoxide dismutase inpolymorphonuclear leucocytes ankylosing spondylitis.clin exp rheumatol,1985,3:123.
6,marklund sl,bjelle a,elmqvist lg.superoxide dismutase isoenzymes of the synovial fluid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and in reactive arthritis.ann rheum dis,1986,45:847.
7,hugher j.isolation of an endogenous compound from the brain with pharmacological oproperties similar to morphine.brain res,1975,88:295.
8,成柏华.针灸阿片肽免疫和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