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分为干预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改进的护理措施:(1)尽量缩短患者机械通气时间;(2) 保持呼吸道通畅;(3) 加强口腔护理;(4)加强呼吸机环路管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通气前、后两组各项血气监测指标比较,干预组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o5)。结论: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实施改进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助于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具有明显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护理干预;临床分析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有效措施,为救治患者赢得了时机,但是机械通气时常可以出现许多并发症,其中肺部感染是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是指使用机械通气治疗48h或原有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48 h以上发生新的病情变化并经病原学证实或拔管后48 h内发生的肺部感染。国外报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高达9%-70%,病死率高达50%-69% [1];国内有医院调查,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为43.1%,病死率为51.6%[2]。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3]。
本研究通过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患者60例,其中30例患者通过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探讨了在患者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实施护理干预对降低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具有重要的意义。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通过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患者共60例(不包括原发肺炎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36.1岁,上机时间为7-26d,机械通气期间根据病原的构成、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原发疾病及机械通气时间并加强呼吸道管理,如翻身、拍、背、吸痰、气道冲洗等。患者的基础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怖病及合并呼吸衰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外伤、脑梗死、肺部手术。随机分为两组,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患者各3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机时间、基础疾病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人工气道建立、呼吸机辅助通气,化痰止咳、解痉平喘、纠正酸碱失衡和水电解质紊乱、使用抗生素、对症、支持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改进的护理措施[4],主要包括:(1)在病情允许情况下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加强患者体温、呼吸、分泌物性状、肺部体征的观察;(2)适时吸引呼吸道的分泌物,痰多黏稠时,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使痰液容易咳出或吸出,定期翻身叩背,保持呼吸道通畅;(3)加强口腔护理,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抑制细菌和真菌的生长;(4)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及雾化器,防止环路冷凝液倒流,定期排空收集瓶,加强呼吸机环路管理。
1.3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护理干预和常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情况,比较两组呼吸机肺炎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及肺炎发生率。
2 结果
通过相关指标的对比,护理干预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24.1天,常规治疗组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为36.2天。干预组发生呼吸机肺炎为4例,发生率为13.3%,常规治疗组发生呼吸机肺炎率为10例,发生率为33.3%。
从平均机械通气时间看,护理干预组明显短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呼吸机肺炎发生率上看,护理干预组的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随着医疗护理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人体器官支持技术的日益完善,给患者的监护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治疗手段。疗效是肯定的,治疗带来的并发症同样也是危险的。在临床工作中,预防呼吸机肺炎极为重要。加强护理干预可降低呼吸机肺炎的发生,对于患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名合格的护理人员,对于预防呼吸机肺炎首先应明确引发呼吸机肺炎的因素。在诸多因素中,患者因素是重要因素之一,例如高龄、肥胖、严重的基础疾病,包括器官功能障碍(心力衰竭、肝病、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患者,易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护理时要加强对患者情况的深入了解。其次,为了进行机械通气常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势必造成上呼吸道的屏障和温湿功能丧失,破坏了上呼吸道的正常防御机制,抑制了咳嗽反射,且随着气管插管时间的延长,发生率明显上升,护理时应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此外,呼吸机冷凝液的污染和呼吸管路的不合理断开常导致使呼吸机肺炎的发生率增加,护理时应加强呼吸环路管理等。
作为一名护士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一切不安全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预防和减少呼吸机肺炎并发症的发生,从而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safdar n,cmich q,maki dj, the pathogenesis of 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its relevance to developing emetic strategies’ for prevention [j] respir care,2005,50:725
[2] 陈鸣,府伟灵,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8:212
[3] 钟琴书,陈兰,蔡伟良,等, 护理干预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疗效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9,8(15):97-98
[4] 张运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临床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 2010, 16(8): 154-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