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预防 留置导尿 尿路感染
留置导尿是一项无菌操作技术,也是临床常见的护理技术操作,而由留置导尿引发的尿路感染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我国医院感染中仅次于呼吸道感染。因此,在留置导尿过程中为了避免对病人的尿路、膀胱及肾脏的感染,应加强留置导尿期间的护理,保持导尿区域无菌,尽量减少污染,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1 由导尿及留置导尿引起病人泌尿系感染的相关因素
1.1 尿路感染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尿路感染与性别无关,与年龄有关。病人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
1.2 尿路感染与病原菌的关系
尿培养分析革兰氏阴性杆菌百分率明显高于革兰氏阳性菌百分率。
1.3 尿路感染与尿管留置时间的关系
留置导尿时间越长引起的感染率越高。长期导尿者发生菌尿率几乎100%。
1.4 尿路感染与抗生素使用的关系
感染前使用抗生素得百分率明显高于未使用抗生素的百分率。
1.5 其它
由于病人的自身原因,如机体抵抗力低下、尿液渗漏、护理方法不当等因素都可导致病人的泌尿系感染。
2 预防及护理
2.1 留置导尿管的选择
为避免导尿管对尿道的损伤,应选择大小型号合适、质地柔软的尿管,减少对尿道粘膜的刺激,防止尿液渗漏。应选择硅胶尿管,硅胶管对粘膜刺激小,更适用于保留尿管者使用。
2.2 留置尿管更换时间的选择
留置导尿期间,多次频繁的更换尿管,在置管过程中造成的尿道粘膜的损伤,为细菌的侵入创作了条件。建议每2周更换1次尿管较为适宜。
2.3 尽量减少膀胱冲洗。
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探讨关于用0.9%氯化钠溶液膀胱冲洗的效果,发现其对控制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效果并不理想,膀胱冲洗甚至可以增加感染机会或加重尿路感染。临床上已经不做常规冲洗。如发现有菌尿或脓尿,可以短期内用0.9%氯化钠溶液250ml+庆大霉素16万单位膀胱冲洗 ,尿液化验结果正常后,尽早停掉。
2.4 集尿袋的选择及其更换时间
单向活瓣集尿袋有抗尿液反流至膀胱的作用,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抗反流尿袋每周更换1次较适宜,普通无菌集尿袋每周更换2次较适宜。
2.5 加强和重视会阴部消毒护理
认真做好尿道口的清洁消毒,每天2次用0.5%碘伏消毒尿道口、尿管、会阴和肛周,每次大便后均应清洗干净。
2.6 增强抵抗力
根据病人的病情补充营养,多饮水,增加尿量,使尿液不断地冲洗尿道,以改善留置导尿所引起的菌尿状态。
2.7 合理使用抗生素
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同时医院对抗生素的应用要加以严格控制,预防二重感染。
3 讨论
3.1 资料证明,导尿术、留置导尿时间长、老年患者是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对留置导尿的患者,在许可的情况下,鼓励其多饮水,多排尿,进行生理性膀胱冲洗,每天饮水量不少于1500-2000ml,平均每小时尿量50ml。一班不主张进行膀胱冲洗,更不主张用有抗菌能力的药物常规冲洗膀胱,避免产生耐药菌株引发感染。
3.2 由导尿引起病人的尿路感染,延长了患者住院时间,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医务人员应加强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掌握导尿指证。
3.3 总之,预防尿路感染的最好办法是尽量不插管。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滥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录液体出入量问题。尽量缩短留置导尿时间,合理使用抗生素,尽早拔除尿管,才能使留置导尿所致的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至最低水平。
参 考 文 献
[1]罗琳珍,罗小凤,潘小英.留置导尿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中外医疗杂志2009,9 181.
[2]黄美坤.女性尿路感染病人的健康教育方法[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