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对提高急诊icu护理教学效果的作用。方法 将在我科进行2005级和2006级护理本科生,分别设为传统组和 pbl组,进行临床实习教学,比较分析两组护生出科考试成绩的差异。结果 pbl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技能操作成绩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与传统教学法相比,pbl教学法能提高急诊icu的护理带教质量。
【关键词】 护生 实习带教 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
临床护理实习是实现由理论到实践的重要过渡,对学生充分理解、掌握专业知识具有重要作用。因此,临床带教质量直接影响护生的专业能力。近年来,笔者尝试将pbl教学法引入急诊icu护理护理教学中,效果较好,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护理专业4年级本科生70人,男4名,女66名,年龄20-22(21.0±0.26)岁。其中2005级36名,2006级34名,2005级为对照组,2006级为试验组。两组护生的年龄和上学期期末总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按相同的实习大纲轮转顺序到我科实习。每次接受实习护生4名,实习时间1个月。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临床带教,试验组采用pbl教学方法进行带教,pbl组的主要实施步骤如下:
1.2.1带教教师培训 根据实习内容要求,每个班次(本科室实行三班倒工作制)指定两名带教教师,都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五年以上临床带教经验,在此基础上进行pbl培训,培训护士长具体负责,培训内容包括pbl教学法、带教内容、要求等,根据icu工作特点,采取集中培训和分散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即利用每周一次对带教教师进行模拟教学指导,最后选定经试讲考核合格者为带教老师,不合格者继续接受培训。培训不只限于实习前,也贯穿于整个实期间,以不断提高教老师运用pbl教学法水平。
1.2.2实习前准备工作 实习前2周,icu带教老师、护理部主管实习主任、icu护士长、学校任课教师共同研究制定pbl教学实施方案,提出带教要求。
1.2.3实习时,1名教师负责带教2名学生,护生首先熟悉所管患者的病史、诊断、治疗等,带教老师提出相应问题,护生回答。对有疑问的地方,在带教老师的帮助下形成具体的问题。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医生、护士等方式寻找答案。以便在小组讨论时,充分发表个人的意见,共同讨论出正确答案。提出疑问,形成问题贯穿于整个实习过程中。
1.2.4小组讨论形成问题后,给护生2-3天的时间寻找答案或证据。讨论时带教老师负责主持,4名实习护生和护士长均参与。
护生对护理问题提出自己的答案或证据,每位成员均需发言。护士长和带教老师的责任在于组织和引导。
1.2.5效果评价 通过出科考试形式评价教学质量,包括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
2 结果
2.1两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
2.2 两组护生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比较实验组成绩高于对照组。
3 讨论
3.1 在临床实习中运用pbl教学法进行带教能提高护生的学习质量 在临床实习pbl教学实践中,学生通过分析病例资料等过程,能够注意到如何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围绕所得到的资料、信息,进行思维、推理、分析,寻求问题的答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是一个理论知识不断完整、牢固、理解更加透彻的过程,讨论中对问题的阐述,同时,小组间的讨论是思维活动的反思过程,也促进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3.2 在临床实习中运用pbl教学法进行带教有利于训练护生的临床思维 护生的临床思维直接反应到病例分析上,教师通过评价护生分析病例完整性、逻辑性和科学性给予成绩。因此,病例分析时,总体思路清晰、思考全面、分析问题透彻。学生通过对病例及有关疾病的分析综合而完成识记过程, 又进行了从疾病的发生发展、症状体征再到治疗护理的基本临床思维锻炼过程。
3.3 pbl教学法也是一种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方法 问题解决学习不仅仅以解决一个问题本身为主要目的,而是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习者自身的知识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学习已不单纯是纯粹的知识寻求,而是通过经常性地把学习内容和利用这些内容信息达到的目的联系起来,来发展学习者的逻辑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以及自主建构新知识的能力。
3.4 pbl法有利于临床教师队伍建设,为临床带教教师提供了一个展现个人能力的舞台 在pbl教学法中,对临床带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新的挑战,激励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把握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更好地做好临床教学工作。
参 考 文 献
[1]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西方教育,2003,19(1):58-60.
[2]魏红蕾,方芳,刘慧珠,等.pbl教学法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