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肝包虫病 超声 诊断
肝包虫病是棘球绦虫的幼虫在人体寄生所致的寄生虫病,是畜牧地区常见的人、畜共患的疾病。人体肝包虫病包括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及泡状棘球蚴病,以前者多见,后者较少见。包虫病在我国多见于新疆、甘肃、内蒙古等牧区,其他地区也散在发现。
【超声表现】
1.肝细粒棘球蚴病(肝包虫囊肿)
(1)多数病灶位于右肝,单发,直径较大,超过l0cm者可达50%以上,最大者可达30cm。也可呈多发病灶,分布于肝左、右两叶。
(2)其内部回声多样化,可表现为囊性、囊实性、实性回声,因病程发展、病理改变、是否合并感染而不同。
国内学者将肝包虫囊肿回声分为以下6型。
①单发囊肿型:多见,约占70%,为无子囊包虫。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无回声暗区,囊壁较厚,直径可达3~5cm,回声增强,光滑,与肝实质分界清楚,囊肿后方回声增强。典型者囊壁呈双层结构,其间可见极窄无回声间隙,囊内可见“囊沙”所致的点状或簇状强回声沉积物,改变体位后光点漂浮于囊内,呈“落雪征”。也可表现为薄壁囊肿,囊壁无双层结构。动态观察,囊肿逐渐增大。
②多发囊肿型:肝内见多个独立或彼此相连的囊肿,为肝内多发包虫或外生性子襄所致。囊肿大硝、、囊壁、内部回声不尽相同,以右肝多发较多见。
③子囊孙囊型:为含子囊包虫。大的囊肿内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小囊,即“囊中囊”征象,具有特征性。子囊、孙囊较多时,可呈蜂窝状、花瓣状、车轮状等多房性改变,亦是包虫囊肿特征性表现。
④内囊分离型:包虫囊肿因自然衰亡、感染或损伤等原因,使内囊壁破坏。表现为内囊壁部分分离,内外两层无回声间隙不均匀增宽,内囊不光滑;或内囊壁完全分离破裂,囊液内可见不规则强回声带漂动。
⑤囊壁钙化型:囊壁增厚呈圆形或弧形三习声,可伴声影,提示钙化。囊内为不均专无回声或低回声,也可见斑点状强回声,兰示包虫多已死亡。
⑥囊肿实变型:包虫衰退或死亡后,内囊退化,囊液被吸收,虫体机化。声像表现类似实性肿块,边界模糊,内部呈杂乱不均的高回声或强回声,有时可见声影。
(3)cdfi显示肝包虫囊肿内部及周边无明显血流信号。
(4)多数肝脏增大,肝脏左、右叶比例失常,局部肝表面驼峰状隆起,病灶附近管道受压显示欠清。
(5)并发症:包虫病的并发症具有危害性,常为突发致病的原因。常见并发症有感染及囊肿破裂。
①继发感染: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囊壁不规则增厚,囊腔内回声强弱不均,有时可见内有气体强回声及声影。
②囊肿破裂:引起变态反应并易发生感染。如肝包虫破入腹腔,可见腹腔积液,有时可见移植在腹腔内的包虫囊肿;如包虫囊肿位于肝右叶近膈顶部,可因感染引起穿孔,破入胸腔内,超声显示胸腔内有不均匀强回声团,与肝包虫囊肿相连,横膈连续性中断;若突破心包,则心包腔内可见积液;如破裂后囊液或包虫进入胆道,可致胆道阻塞,超声显示为肝内外胆管扩张,胆管与肝包虫囊肿相连,胆管及胆囊内可见点状细弱回声漂浮。
2.肝泡棘球蚴病
(1)病灶可单发也可多发,无包膜,边界不清,内部呈实性不均匀回声,可见散在点状、斑片状、圆圈状大小不等的钙化强回声,后伴声影。
(2)小病灶内可见粗砂粒样强回声,或大小不一的结节状强回声;巨大病灶内部回声极不均匀,可见大小不一的斑片状或环状高回声及低回声,呈“地图样”改变。
(3)病灶坏死后,出现大片液性暗区,可类似“假囊肿”声像,但其内侧边缘不规则,呈“虫蚀样”改变,囊壁显示不清或无囊壁。
(4)cdfi显示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
(5)肝脏增大。病灶周边管道可受压移位,胆管可轻度扩张。
(6)并发症
①继发感染:病灶内可见脓液,呈粗细不均回声。
②侵及肝门静脉、肝静脉、肝内胆管:可见管壁增厚,回声增强,管腔显示不清或管腔内可见实性回声,梗阻水平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
③肝门静脉高压声像:脾大、附脐静脉等侧支开放等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超声发现肝脏囊性肿块,表现为“囊中囊”、或壁厚呈双层结构的囊肿、或多房性囊肿,结合临床资料,可断肝包虫囊肿。但对于实变型肝包虫囊肿及肝泡棘球蚴病,超声诊断有一定困难,需合临床资料,特别是皮内变态反应试或血清补体结合试验进行诊断。肝包虫病常需与以下病变鉴别。
1.肝囊肿 单发囊肿型肝包虫囊肿需与肝囊肿鉴别。前者壁厚,或呈双边结构;后者一般壁薄光滑,再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则可明确鉴别诊断。
2.多囊肝 多发囊肿型肝包虫囊肿需与多囊肝鉴别。后者肝内呈弥漫分布大小不等无回声区,常伴有多囊肾、多囊脾;而前者囊肝数目相对较少,囊肿间肝实质回声正常。
3.肝内实性占位病变 囊肿实变型肝包虫囊肿及肝泡棘球蚴病需与肝内实性占位病变鉴别,特别是肝泡棘球蚴病侵犯肝门静脉、开静脉、肝内胆管时,与肝脏恶性肿瘤鉴别较困难。cdfi观察病灶内部血流情况,特别是超声造影观察病灶内部微血流灌注情况,有助于鉴别诊断,但仍需结合流行病学 资料、临床表现、casoni试验、血清免疫学试验等资料综合诊断。
4.肝脓肿 肝包虫病感染后,应注意与肝依肿鉴别。前者有时可见子囊钙化强回声(肝包虫囊肿),病灶内液化区呈“虫蚀样”改变(肝泡棘球蚴病),病灶内部及周边或囊壁上无血流信号;后者常有较明显的 全身感染症状,常见多发病灶,肝脏增大,cdfi显示脓肿壁血流信号较丰富。
参 考 文 献
[1]温浩,栾梅香,杨文光,李俊,邱杰.肝包虫病的标准化分型及临床意义探讨[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2]邱加闽,刘凤洁,schantz peter,akira ito,carol delker,何金戈,张奕,陈兴旺.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ⅰ.囊型包虫病与泡型包虫病人群感染特点与分布趋势[j].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2000年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