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病,其中10%~20%需手术治疗[1],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功能锻炼与手术成功密切相关。为预防和减轻手术后硬脊膜和神经根粘连,加强腰背肌的肌力,指导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进行早期、适量的腰背肌功能锻炼,以增强腰椎稳定性。2009年我科指导37例患者术后进行功能锻炼,效果满意,现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术后 功能锻炼 护理体会
1 功能锻炼的原则
功能锻炼以不感到疲劳为主,遵循次数由少到多,活动度由小到大,频率由慢到快,先局部后整体,先床上后下地, 循序渐进。
2 功能锻炼的方法
2.1 下肢肌力锻炼 防止神经根粘连,肌肉萎缩及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2.1.1 直腿抬高法 患者仰卧,膝关节伸直,踝关节背伸90°,脚尖向上抬腿至不能上抬,让其在空中停留5-10秒缓慢放下,先单腿后双腿。
2.1.2 踢腿法 屈腿屈膝后再伸腿放下。
2.1.3 局部关节锻炼法 屈伸膝关节、踝关节、趾间关节,进一步行抗阻力练习,双下肢交替进行。
2.2 腰背肌功能锻炼[2.3]
2.2.1 仰卧位,两腿伸直并拢,屈肘,同时向上挺腰,还原。
2.2.2 五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屈膝,以头部、双肘、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挺胸,使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离开床面,抬至患者感到最高度后放下,再撑起。
2.2.3 三点支撑法 患者仰卧屈膝,以头部、双足为支撑点,向上挺胸,使背部、腰部、臀部及下肢离开床面,抬至患者感到最高度后放下,再撑起。五点支撑法和三点支撑法主要锻炼腰背肌,两者可交替进行。
2.2.4 飞燕点水式 患者俯卧,两上肢置于体侧,抬头挺胸(头尽量后仰),两臂后伸,在双膝伸直同时伸下肢,并尽量向上翘起,使头、胸及双下肢同时抬离床面,两臂后伸仅腹部着床呈一弧形。
2.3 腹肌锻炼[3]
2.3.1 抱膝式 患者仰卧,主动屈膝屈髋至最大程度。
2.3.2 呼吸缩腹式 患者仰卧,双下肢伸直,吸气时尽量缩腹,呼气时放松。
2.4 床下立位练习 可在弹力腰围保护下行脊柱小角度前屈、后伸、侧弯及轻度旋转动作,蹲—站—挺胸过去;慢下蹲(扶住栏杆)。
3 出院指导
坚持腰背肌锻炼,3个月内避免弯腰负重,戴腰围6个月以上。术后3、6个月各复查一次。
4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对患者的功能恢复有重要作用,通过功能锻炼可增加腰背肌肌力,提高脊柱的稳定性。特别是对脊柱的内外平衡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4]。
有助于恢复脊柱的生理曲度,促进组织损伤的修复,改善肌肉萎缩,肌力下降等现象。
参 考 文 献
[1]胡有谷. 腰椎间盘突出症[m],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282—302.
[2]杨克勤. 脊柱疾患的临床与研究[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4.650.
[3]邵宣.许兢斌.实用颈腰背痛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199.
[4]冯天有.中西医结合治疗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