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调脂汤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主动脉vcam-1表达的影响。 方法:40只wistar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辛伐他汀组、调脂汤组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指标变化;观察血清vcam-1的表达情况。 结果:灌胃1个月后,辛伐他汀组和调脂汤组大鼠血清tc、ldl-c值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与灌胃前比较tc、ldl-c值也显著降低(p<0.05),辛伐他汀组较调脂汤组tc、ldl-c值稍低;血清vcam-1的表达情况:辛伐他汀组没有改变,而调脂汤组的表达水平明显减少。 结论:调脂汤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大鼠的血脂及主动脉vcam-1的表达。
【关键词】调脂汤;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主动脉;vcam-1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已超过肿瘤,成为我国高居发病率和死亡率第一的疾病,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其重要的病理基础,严重危害人类的生命健康。如何有效地防治as是广大医务工作者正努力寻求解决的任务。目前临床上抗as主要以西药降脂药物为主,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也不同程度存在着肝功能损害、肌病、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与材料。wistar大鼠40只,清洁级,体重180~220g,雄性,由黑龙江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提供。生理盐水,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91124801;调脂汤水煎液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制剂室提供;辛伐他汀购自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tc、ldl-c试剂盒购自武汉亚法生物有限公司;trizol reagent购自美国z nvitrogen公司;反转录试剂盒购自美国promega公司;taqdna聚合酶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技术发展公司;淋巴细胞分离液购自北京鼎国生物技术发展公司;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引物购自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1.2实验方法。
1.2.1实验分组及模型建立。清洁级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体重180~220g,实验前均以普通饲料适应性饲养一周后,称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nc)-喂普通饲料;模型组(hc)-喂高脂饲料;辛伐他汀组(fc)-喂高脂饲料;调脂汤组(dc)-喂高脂饲料。以上4组喂饲周期为1个月,正常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 ml/100g.d;调脂汤组给与调脂汤水煎液1ml/100g.d,辛伐他汀组给与辛伐他汀混悬液0.571mg/100g.d,各组喂食饲料不变,各组均灌胃1个月。
1.2.2指标检测。实验各组均与灌胃前及灌胃1个月后尾静脉采静脉血2ml,离心取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取大鼠主动脉组织标本50mg,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cam-1,trizol一步法提取主动脉组织总rna,并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引物序列如下:正义,5’-cgg tca tgg tca agt gtt tg-3’;反义,5’-agc cac caa tcc aca cag-3’,预计扩增产物长度560bp。反应参数:预变性,95℃,2min,变性,95℃,1min,退火,59℃,1min,延伸,72℃,1min。反应进行32个循环,未延伸72℃,5min。取10ml扩增产物进行2g/l琼脂糖凝胶电泳,紫外线下扫描记录电泳结果。
1.3统计学处理。数据处理以计量资量用x±s表示,多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以p<0.05为统计学上差别有显著意义。
2结果
2.1血脂测定。各组均与灌胃前及灌胃1个月后尾静脉采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观察血脂变化。灌胃前及灌胃1个月后血脂变化水平见表1、表2:
表1灌胃前各组血脂水平(mol/l)(x±s)
*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
灌胃前各组与nc组比较,tc、ldl-c及hdl-c均显著升高(p<0.05),表明高血脂大鼠模型复制成功。
表2灌胃1个月后各组血脂水平(mol/l)(x±s)
*与nc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与hc组、fc组比较有显著差别(p<0.05)。
灌胃1个月后各组与nc组比较,tc、ldl-c及hdl-c均显著升高(p<0.05);但dc组tc、ldl-c值较hc组降低,差别具有显著意义(p<0.05),与fc组比较略高。
2.2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vcam-1,以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vcam-1的表达。见表3
表3各组动物单个核细胞中vcam-1的表达情况
*与nc组比较,vcam-1的表达明显增高,#与hc组比较,vcam-1的表达明显减少(p<0.05)
与nc组比较,hc组vcam-1的表达明显增加(p<0.05);与hc组比较,fc组vcam-1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而dc组明显减少vcam-1的基因表达(p<0.05)。
3讨论
关于as形成的机制,很多学者认为,食用高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饮食后,小的脂蛋白颗粒在动脉内膜积聚,这些蛋白颗粒修饰动脉内膜的蛋白多糖,易于形成聚合物,与蛋白多糖结合的脂蛋白颗粒更容易被氧化和其他的化学修饰,这是as发病的重要环节。
as的另一个特征是白细胞黏附聚集也发生在病变形成的早期。内皮细胞表面表达的黏附分子参与单核细胞与t淋巴细胞向内膜的黏附过程。主要有两大类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超家族如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另一类是选择素,炎症是动脉血栓形成各阶段的特征,是斑块形成和急性破裂而导致动脉闭塞和梗死的关键病理生理学机制。高脂血症引发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诱导内皮细胞表达多种黏附分子,使其表面呈异常高粘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是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重要黏附分子之一[1]。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血管内皮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其能促进免疫细胞浸润,使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粘附于内皮,然后移入内皮下,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表达识别ox-ldl的清道夫受体,使胆固醇沉积失去限制,形成泡沫细胞进而促进as的发生[2]。在研究as的形成过程中,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icam-1的表达发生了明显的动态变化[3],阐明超微结构改变与as发生发展的关系,他汀干预as形成中超微结构的影响[4]。黏附分子的表达受细胞因子的调节,白细胞介素-1(il-1)可激活内皮细胞使黏附分子表达增加,并可直接损伤内皮细胞,诱导细胞凋亡。
有研究显示,许多单味和复方中药能够有效的使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减少,为as的防治开辟了广阔的前景[5]。调脂汤由青半夏、陈皮、云苓、泽泻、胆星、丹参、瓜蒌、白术、山楂、甘草、茵陈、郁金、僵蚕、莱菔子组成,具有益气活血、祛郁化痰、利水渗湿之功效。实验结果提示,调脂汤可降低高血脂大鼠的血清tc和ldl-c的水平,延缓as斑块的形成;可降低血清细胞黏附分子的水平,减少vcam-1的表达,更好的抑制单核细胞的浸润和免疫黏附,从而预防as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孔林 霍清萍 细胞间黏附分子-1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表达及中医药防治进展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1)
[2]胡俊 沈中晨 翁新楚 三七毛根总皂甙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脂及主动脉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mrna表达的影响 第九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大会报告及论文集 2007
[3]刘惠亮 杨跃进 何玉辉 纪小龙 动脉粥样硬化形成过程中家兔主动脉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变化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6(5)
[4]刘惠亮 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和黏附分子表达变化及他汀干预的研究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
[5]赵丽芸 贾妮 陈镜合 细胞黏附分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及中药对其表达的调节作用 甘肃中医 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