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采用中西药配伍制成复方甲硝唑栓并临床观察复方甲硝唑栓治疗阴道炎的疗效。方法:设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复方甲硝唑栓和氯己定栓,每晚阴道内置入,qd,7d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对阴道炎的疗效(91.4%)明显优于对照组(64.3%)(p<0.01)。结论:复方甲硝唑栓治疗阴道炎有显著疗效。
【关键词】 复方甲硝唑栓,制备;阴道炎;疗效观察
阴道炎通常采用甲硝唑片口服或采用氯己定栓,疗效往往不理想。我们根据阴道炎的特点,采用中西药配伍制成复方甲硝唑栓,经210例临床观察,证明其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复发率低。现将复方甲硝唑栓的制备工艺及其在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情况研讨如下:
1 处方
甲硝唑20g 硼酸25g 人参茎叶皂苷40g
葡萄糖45g 甘油60g 明胶60g 蒸馏水适量
共制栓50枚,每枚重5g。
2 制法
2.1 取适量热蒸馏水将明胶浸渍约lh,沥去过剩的水,置已知重量的容器内,加入甘油,于水浴上加热至明胶溶解并浓缩至120g。
2.2 将硼酸、甲硝唑、人参茎叶皂苷、葡萄糖研成细粉,过100目筛,撒入上述基质中,再加适量的水与稀盐酸。水浴加热,轻轻搅拌至均匀后,趁热倾入涂有液体石腊的模具中。冰浴,刮去多余部分,取出,即得。冰箱保存。
3 注意事项
3.1 由于气候变化,甘油明胶与水的比例可适当调整。夏天也可酌加聚乙二醇4000以调节栓剂的硬度。
3.2 在制备中,加适量稀盐酸以调节栓剂的ph值。
4 质量检查
4.1 重量差异:取本品10粒,分别精密称量每粒的重量,并称总重求出每粒的平均重量,每粒重量与平均重量相比较,其重量差异在±5%以内。超过重量差异限度的栓剂不多于1枚,且这枚不超过平均重量的±10%。
4.2 融变时限:取栓剂3粒,在室温放置一小时后,按栓剂融变时限项下(05版药典二部附录p.72)的装置和方法检查,30min内全部溶解。
4.3 ph值测定:取栓剂3粒,分别称重后,各加5倍蒸馏水稀释,用phs-3c型酸度计测定ph值为4.5±0.1。
5 用法
每晚塞入阴道1枚,七日为一疗程。
6 处方分析
甲硝唑为治疗毛滴虫的主药,硼酸为ph值调节剂。毛滴虫生长的最适宜ph值为5.5~6.0,ph值降至4.5时就可以被抑制或杀死。阴道炎的病人阴道分泌液的ph值一般都比正常人高。应用ph值调节剂,以恢复阴道的正常生理特性,抑制滴虫繁殖和制止发病。硼酸同时有防腐作用。人参茎叶皂苷能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对伴发滴虫性阴道炎的混合感染性阴道炎有效。葡萄糖是细胞营养剂,恢复阴道的生物特性,增强阴道的防御力和自净力。
7 临床应用
7.1 资料与方法。
7.1.1 临床资料:210例均为门诊患者,年龄31~73岁,平均46.0岁。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阴道分泌物增多,外阴瘙痒、灼热、刺痛感。妇科检查:阴道皱壁消失,粘膜充血,不规则点状出血。随机分为a、b两组,a组140例,b组70例,两组年龄、临床表现等具有可比性。
7.1.2 治疗方法:治疗组每晚睡前阴道内放入复方甲硝唑栓1枚,7日为1个疗程。并发外阴炎兼用药垫,视分泌物多少每1~2日更换药垫,4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每晚临睡前阴道内放入氯己定(洗必泰)栓1枚,qd,7d为1个疗程。并发外阴炎者用5%己烯雌酚软膏涂抹外阴。治疗结束后,停药5~7日检查,未痊愈者,再使用第2个疗程
7.1.3 疗效评定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和体征完全消失,清洁度1度。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减轻,清洁度改善。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变化,清洁度无改善。
7.2 结果:治疗组治愈88例,好转40例,无效12例,有效率91.4%,对照组治愈20例,好转25例,无效25例,有效率64.3%。两组疗效比较a组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极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
8 讨论
阴道炎是妇科多发病,常见病。据报道,发病率高达38.4%,已婚高于未婚,集体生活高于分散生活者,发病多,复发率高,治疗颇感棘手。阴道炎属中医“阴痒”的范畴,由湿热虫毒引起;内因多以脾虚湿盛,湿热互结下注为主。诱因多为经后产后摄生不慎,或游泳沐浴后发病。
临床上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老年性阴道炎,但总的效果欠理想。因为抗菌药物局部刺激较大,在杀灭致病菌同时也破坏了维持阴道自净作用的乳酸杆菌等菌丛,导致复发率增高。
用此法治疗,可避免口服药所致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且阴道内给药局部浓度高,杀菌力大大增强。
复方甲硝唑栓是由甲硝唑、人参茎叶皂苷等中西药物配伍而成。其中甲硝唑具有高效抗厌氧菌作用,同时增强机体对需氧菌的抵抗力。中西药物有机结合促使阴道粘膜上皮细胞生长,恢复糖原及乳酸杆菌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了阴道内环境,使阴道炎获得彻底治愈,不易复发。与同类药物相比,具有起效快、治愈率高、治愈周期短、安全无刺激性、使用方便等优点,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kh*2/3d〗
参考文献
[1] 曹泽毅,主编.中华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1206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