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中医复方疱疹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的疗效。方法 自拟疱疹止痛散治疗46例,39例对照组采用西医针剂及口服药物治疗,进行系统的临床观察和分析。结果 临床应用自制疱疹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46例,总有效率96.65%,而对照组39例,总有效率74.3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制疱疹止痛散更能有效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 带状疱疹病毒 带状疱疹
[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810-5734(2011)4-00
带状疱疹是由于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带状疱疹为常见病,疱疹消退后常后遗顽固性神经痛。与中医学中记载的“缠腰火丹”、“蛇串疮”、“串腰龙”、“蜘蛛疮”、“蛇丹”等相似。其后遗神经痛是治疗本病中最为棘手的难题。很多患者尽管皮损已经消退,但其遗留的神经痛经久不愈,疼痛难忍,痛苦万分,特别是一些老年性患者,患病后往往难以在短期内奏效。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中医药治疗临床及实验研究的报道较少,本文用自制疱疹止痛散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地塞米松和消炎痛作为对照治疗,并进行了初步临床观察,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将其治疗总结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85例患者全部为经本院皮肤科或神经科确诊,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门诊患者,来我科服用中药治疗,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①治疗组:46例,男26例,女20例,平均年龄42.6岁。发病时间最短2d,最长8d,平均7.4d。疼痛程度:轻5例,中32例,重9例。②对照组:39例,男20例,女19例,平均年龄39.9岁。发病时间最短3d,最长7d,平均6.5d。疼痛程度:轻4例,中28例,重7例。中医辩证分型[1] : 治疗组6例中,肝炎盛型24例、脾胃湿热型1例、气滞血瘀型11例。
1.2治疗方法:随机单盲分为二组。第一组为治疗组,治疗组口服自制疱疹止痛散(本院中药制剂室提供,含龙胆草、栀子、甘草、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等),2次/d;第二组为对照组,用地塞米松针5mg静脉滴注或肌注,1次/d,5d后逐渐减量。9d为一疗程,加口服消炎痛片(吉林玉皇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每次1片,2次/d。两组以10d为1个疗程,服药期间停用其它药物。于用药后第3d、第9d观察疗效。
1.3 疗效判定:①疗效标准[2] :治愈:患处后遗神经痛症状完全消失,经临床观察半年后无复发者。好转:患处后遗神经痛症状减轻,间歇延长,停药治疗后,又出现复发者。无效:经过3个疗程以上治疗后,后遗神经痛症状无改善者。②后遗神经痛疼痛程度[3] :轻度(+):患者诉痛,不影响休息,无姿态动作反应。中度(++):患者诉疼痛明显,但能耐受,稍影响休息,无姿态动作反应。重度(+++):患者诉疼痛剧烈,难以耐受,影响休息,不能入眠,出现逃避动作(患处裸体)。
2 结果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治疗组46例中治愈29例,占63%;好转15例,占32.5%;无效2例,占4.3%;总有效率为96.65%。对照组39例中治愈12例,占30.7%;好转17例,占43.5%;无效10例,占25.6%;总有效率为74.35%。两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结果比较

1):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1所示:自制疱疹止痛散组显效率为95.65%,消炎痛片组显效率为74.36%,经统计学处理,x2=3.245,p<0.05,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病例在用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讨论
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多由于年老体弱,情志不畅,肝胆火盛,复外感毒邪所致。后遗神经痛则由于身体虚弱,脏腑功能失调,肝失疏泄,肝气郁结,气滞则血行迟缓,导致血脉瘀阻,不通则痛。故其疼痛性质为针刺样,持续不缓解,拒按,舌质暗、边尖有瘀点,脉沉涩亦为血瘀之证。总之,目前对 phn的治疗研究和进展缓慢,并且认为机体对水痘一带状疱疹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4]。
皮质类固醇激素能迅速谏抑制神经节和相应的感觉神经纤维的充血、水肿和坏死,防止粘连形成,减轻神经组织的炎症损伤,从而防止后溃症的发生[5]。本组观察结果表明,在早期选择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