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小儿便秘 原因 治疗
小儿便秘一般认为是排便间隔时间延长。在2天以上不排便,排便困难,同时必须有粪块干燥,坚硬者,可视为便秘。
1 便秘的原因
1.1饮食制度,排便习惯不良,和人工喂养不当,牛奶含酪蛋白钙质较多,食物含大量旦白质而缺少碳水化合物或常吃精细少渣食物,均可引起便秘。另外缺乏正常的排便习惯,未能建立起良好的排便条件反射,常数日不排便,亦可致便秘。
1.2特发性巨结肠:有人称为特发性便秘,或慢性习惯性便秘,过去认为原因不明,近来认为是结肠蠕动失调所致的一种心理性、功能性便秘,小儿常因贪玩而抑制排便,或使小儿排便时过度紧张,影响了正常排便反射的建立,本症发病多在2岁以后,半数在10岁以内,男女发病率相等,90%~95%便秘,小儿为特发性便秘,与自身体质和遗传因素有关,如内在的结肠功能低下,精神性因素和疼痛性排便等都有助于便秘形成。临床上以腹胀便秘为主,多在左腹部能触及充满粪便的肿块,钡灌肠可见结肠局部或全部扩张,直肠远端无狭窄,有正常的内括约肌松弛反射。早期可采用保守疗法,无效时,可行结肠次全切除,效果满意。
1.3局部器质性病变:如先天性肛门狭窄,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术后均可导致便秘,患肛裂、隐窝炎、肛周急性炎症或脓肿等,可长期抗拒排便,也是小儿便秘较常见的原因。
1.4先天性长结肠:有人观察600例便秘患儿中25%为长乙状结肠,主要症状为慢性便秘及间歇性腹痛,多在6~8岁时出现,有明显的乙状结肠功能障碍, 应先行保守疗法,轻者多可治愈,无效时可切除过长的乙状结肠,术后效果多满意。
1.5神经系统疾病:大脑发育不全,脑瘫,小头畸形,可因排便反射中断或抑制付交感神经出现不同程度的便秘。
1.6直肠,结肠神经结构异常,是引起便秘的常见原因。
1.7药物性便秘:小儿由于某种疾病的治疗用药而引起便秘,如盐酸哌醋甲酯,二苯乙内酰脉,盐酸丙咪嗪,均可引起便秘,应加以注意。
2 便秘的一般治疗:由于饮食或不良习惯引起的便秘,采取综合治疗如下
2.1调节饮食,新生儿生后应强调母乳喂养,婴儿期应有合适的食谱,如有便秘可另加果汁和蜂蜜。在饮食中注意不要总是吃细粮和高蛋白质,应给一些粗粮食品,以及蔬菜水果。
2.2训练排便习惯,从小就应训练,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排大便是反射性运动,小儿经过训练能养成按时排便的习惯。一般三个月以上婴儿可开始训练,清晨喂奶后由成人两手扶持,或坐盆或排便小椅,连续按时执行半至一个月即可养成习惯。养成后不要随意改动时间。对年长儿慢性便秘,除鼓励其多运动、多进纤维多的食物外,亦应使其按时通便,养成良好习惯。
2.3药物治疗:缓泻剂可短时应用,如睡前喝镁乳盼肽0.05~0.1g和双醋酚酊5~10mg睡前口服。
2.4肛栓和灌肠疗法:对长期便秘患儿可用油剂保留灌肠,常用开塞露,或偶而用小肥皂条,用水湿润后插入肛门内也可引起排便,对积便多的顽固性便秘,最好灌肠,用食蜡油或生理盐水,或二者合用,但不能用清水灌肠,以免发生水中毒。
3 讨论
患儿常出现大便干硬、排便哭闹、排便周期延长(3~5天)、粪便污染内裤等症状,家长和患儿往往都很苦恼。这类便秘大多发生在1~5岁的婴幼儿。多数患儿曾有过正常排便习惯,常常因为进幼儿园、搬家等环境因素改变、饮食习惯改变或父母不和等精神压抑而诱发。肛门直肠测压检查,这类儿童的肛管静息压往往比无便秘的正常儿童高,排便时肛门括约肌不能放松,甚至反而紧张,有的还存在直肠感觉功能的障碍,结肠造影检查无特征性改变。血清生化检查可以发现胰多太水平升高,肠蠕动素水平下降等。
便秘的症状表现:①排便次数过少,如排便次数每周少于3次;②排便时间延长或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可长达30min以上,合并肛裂可伴肛门痛或便血;③粪便干结;④排便费力,便后有排便不净感觉。便秘患儿常常出现腹痛、腹胀、食欲不振、呕吐等胃肠道症状。据报道便秘患儿腹痛发生率为10%~70%,腹胀为20%~40%,食欲不振为26%,呕吐为10%,腹痛常位于左下腹和脐周,为阵发性、无放散,热敷或排便后可缓解。本组患儿腹痛发生率为32.14%,腹胀为16.96%,食欲不振为19.64%,呕吐为6.25%,除腹痛的发生率符合。
诊断便秘并不困难,但要明确便秘的原因,需仔细询问病史、查体和做必要的检查。腹部x线片及腹部b超可协诊。结肠传输时间的测定及钡灌肠检查,不仅能明确便秘的原因,而且能发现以便秘为主诉的其他疾病。
便秘对宝宝健康的影响确实不容忽视,在临床上如果孩子排便间隔超过48小时,即可视为便秘。有些婴儿出生不久,大便就不顺当,隔1~2天或3~4天才解1次。更有甚者,如果没有家长的帮助,宝宝根本就不会排便。而便秘时间长了,后果会导致孩子食欲减退、腹胀甚至腹痛、头晕、睡眠不安等,严重的会出现脱肛或肛裂出血。所以,家长要积极防治小儿便秘,但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正确的方法,否则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会留下后患。
参 考 文 献
[1]黄根柱.小儿便秘的常见原因.早期教育(教师版),1986,3.
[2]易显祖.“妈咪爱”治疗小儿功能性便秘的临床观察.中外医疗,2008:36.
[3]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86-1299.
[4]罗金燕.慢性便秘诊治新概念[j].中华消化杂志,2004,24(1):43~44.
[5]王茂贵,王宝西.儿童便秘的基础治疗[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7):446~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