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哮喘的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方法 对45例哮喘患儿行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案治疗。(即吸入治疗)。结果 随访45例,平均2个月,参照哮喘疗效标准,临床控制29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0例。结论 哮喘的诊断必须明确,吸入疗法是目前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 哮喘 诊断标准 吸入疗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的增加,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因哮喘与婴儿肺炎症状十分相似,大多被误诊不能及时治疗。使哮喘患儿的死亡率及住院率不断增长。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1.1 本组病例共51例,男32例,女19例,患儿年龄均在3周岁以下。间歇发作哮喘21例,轻度哮喘17例,中度哮喘11例,重度哮喘2例,本组病例全部附合小儿哮喘的诊断标准。《1998年全国儿科哮喘防治协作组修订的小儿哮喘诊断标准》,该标准有5条即:
1.1.1.1 年龄<3周岁,喘息发作≥3次;
1.1.1.2 发作时,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气相为主的哮喘育,气相延长;
1.1.1.3 具有特应性体质,如过敏性湿疹,过敏性鼻炎等;
1.1.1.4 父母是哮喘病等过敏史;
1.1.1.5 除外其他引起喘息的疾病。凡具有以上第一、二、五条即可诊断哮喘。如喘息发作2次,并具备第三、第五条诊断为可疑哮喘或喘息性支气管炎。如同时具备第三和第四条时可考虑给予哮喘治疗性诊断。
1.1.2 许多哮喘患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总是不同频度和(或)不同程度地出现症状(喘息、咳嗽、胸闷)因此需要依据就诊前临床表现对其病情进行评价。即:
1.1.2.1 间歇发作:间歇出现症状,每周不超过1次短期发作(数小时~数天),夜间哮喘症状每日不超过2次,发作间期无症状。
1.1.2.2 轻度:症状≥每周1次,但不超过每天1次,发作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多于2次。
1.1.2.3 中度:每日症状,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周多于1次。
1.1.2.4 重度:症状频繁发作,体力活动受限严重,影响睡眠。根据哮喘的诊断标准与病情的评价可明确诊断哮喘的严重程度,按其治疗方案中所适合的那一级进行治疗。
1.2 方法
任何年龄患儿哮喘治疗方案的确定,均要根据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每一至三月审核一次治疗方案。如哮喘控制至少达三个月时,就可逐步降级治疗。如果哮喘没有控制要立即升级治疗,但首先应该审核患儿用药技术,遵循用药方案的情况(避免变应原和其他诱发因素)等。
以下即哮喘的阶梯治疗方案
第一级间歇发作:长期控制药物,部分患儿不需用药,患儿可辅以储雾器和面罩吸入小剂量的糖皮质激素,每日200μg或雾化吸入色甘酸钠每日20mg,服用酮替芬。
第二级轻度发作:每日用药,辅以储雾器和面罩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200—400μg或雾化吸入色甘酸钠20mg,每日二次。
第三级中度发作:每日用药,辅以储雾器和面罩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400—600μg或雾化吸入色甘酸钠20mg,每日三次。
每四级严重发作:每日用药,辅以储雾器和面罩吸入糖皮质激素,每日600—800μg或雾化吸入色甘酸钠20mg,每日四次。口服小剂量茶碱类。很少需要长期加用口服糖皮质激素,如必须则以最可能小的剂量,隔日一次,清晨服用。
快速缓解药物,吸入短效支气管舒张剂,根据症状按需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口服β2受体激动剂片剂或糖浆,按需使用每日不超过3次。口服小剂量茶碱类,治疗强度依据发作的严重程度而定;如果合并感染时可用少量抗生素,此外哮喘患儿大多免疫力低下,应定时给予免疫调节剂加以辅助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
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缓解,即使偶有轻度发作不需用药即可缓解。
显效:哮喘发作较治疗前明显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或支气管舒张剂。
好转:哮喘症状有所减轻,仍需用糖皮质激素和(或)支气管舒张剂。
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或反而加重。
2 结果
51例哮喘患儿诊断明确,按哮喘方案治疗3周后症状明显减轻,治疗6周后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51例患儿获随访45例,随访时间一至三个月,平均两个月。
参照哮喘疗效标准,临床控制29例,显效12例,好转4例,无效0例,不同程度的哮喘治疗效果见表
不同程度的哮喘治疗效果

45例患儿用药一至三个月后,一例患儿出现咽喉局部副作用,主要是咽喉部轻度刺激和干咳,可通过改变药物剂型,如尽可能的用粉剂,减少气雾剂的应用。吸入药物时使用辅助装置。
3讨论
对婴幼儿哮喘诊断应特别强调以下几个问题,患儿本身特应性体质及父母有阳性哮喘史,对婴幼儿哮喘诊断至关重要;特应性体质在婴儿期最常见的是湿疹及过敏性鼻炎,β2受体激动剂吸入在喘气发作时多数具有诊断价值。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在婴幼儿哮喘临床诊断上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对难以确诊的病例,治疗性诊断是重要的步骤,临床上应该注意喘息的特征。其特征是出现在气相,呼气延长,使劲,重者伴随头向前伸,抬高,收腹等动作。发作时可听及吼声或笛声,婴幼儿喘息时哮鸣音调有时较成人低沉。由于哮喘与肺炎症状十分相似,故很容易被误诊为肺炎。肺炎是由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故而体温较高可达39—40℃;而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其体温不会较高。故而哮喘的诊断十分重要,可减少患儿不必要的痛苦和经济支出。
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的过程,所以吸入糖皮质激素这一最有效的抗炎药物,在对哮喘的治疗管理中就起到重大的作用。吸入糖皮质激素这些药物治疗哮喘为局部用药,极小剂量的药物即在吸吸道局部形成较高的浓度,达到控制炎症缓解哮喘的作用,并且大大地降低了药物的副作用,被认为是目前治疗哮喘最为安全有效的方法。其哮喘如同高血压,糖尿病等一样,属于慢性疾病,重点应放在平时控制治疗上,以预防哮喘的发作。所以哮喘患儿在临床控制的基础上给予酮替芬片剂0.5mg每日两次,疗程三个月,以避免变应原致敏引发哮喘,平时注意增减衣服,预防感冒等诱发因素,只有这样哮喘病人和其家庭才能免除哮喘的困扰和正常人们一样自由生活。
参考文献
[1]涂明华,魏克伦,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87—89。
[2]陈育智,俞善昌,盛锦云等,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8年,36卷,747—751。
[3]赵京,陈育智、张梓荆,儿童哮喘的发育机制和治疗进展,中国医刊,2003年,38卷,4—7。
[4]陈育智,儿童哮喘的治疗及其进展,中级医刊,1998年,33卷,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