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田敏 高晋 宋磊 刘一页 刘永月
【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60例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术后使用威派止血贴止,对术后不良反应的影响及护理。 方法 将6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栓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0)及对照组(n=30)。两组术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在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给予威派止血贴常压止血,对照组栓塞术后股动脉穿刺点给予常规加压止血,比较2组栓塞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程度及患者的满意度。 结果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略低于对照组,差异不大,p<0.01,无显著性意义。但患者卧床时间,舒适度及满意度调查治疗组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威派止血贴能大大缩短肝动脉栓塞患者卧床时间,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改善生活质量,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还能减轻患者不良反应的程度。
【关键词】 威派止血贴 原发性肝癌 肝动脉栓塞 栓塞后不良反应
1 护理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它位居肿瘤死亡原因的第二位[1],一旦发现,已到中晚期,大部分患者已经失去手术机会,目前公认“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临床不能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的首选方法。tace术产生治疗作用的同时,可以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肝区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称 栓塞综合征[2]。而术后由于穿刺点止血不充分或肢体制动时间或卧床时间不够,往往还会发生穿刺点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这些不良反应,给患者带来很大痛苦[3,4],从而降低了治疗效果,如何预防和治疗这些不良反应一直也是广大医护工人员倍受关注的问题。为此我科自2008年开始采用威派止血贴,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1.1.1 所有病例均经ct、mri(核磁共振成象)、血afp(甲胎蛋白)或(和)病理学检查,符合原发性肝癌诊断标准hj;
1.1.2 不能手术或患者拒绝手术的病例;
1.1.3 肝功能child 分级a~b 级;
1.1.4 门静脉主干无癌栓;
1.1.5 无显著门脉高压;
1.1.6 无严重心、肺、肾功能不全;
1.1.7 卡氏评分70分以上;
1.1.8 预计生存期3个月以上;
1.1.9 无“威派”止血贴使用禁忌症的肝动脉栓塞的患者:过于肥胖,收缩压在150毫米汞柱以上,穿刺部位止血前已出现血肿的。
1.2 一般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符合标准的60例肝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平均年龄33-65岁,中位年龄47.5岁;对照组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2—66岁,中位年龄48岁。 两组在性别、年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3 治疗方法
1.3.1 两组均采用seldinger技术,用5f动脉鞘穿刺股动脉成功后,用导管先行腹腔动脉或肝动脉造影,后将导管尽可能超选择性插至肿瘤供血动脉内,灌入化疗药物并进行栓塞(tace).常用化疗药为阿霉素40-60mg,5-fu1000 mg,丝裂霉素10 mg,栓塞剂为40%碘化油,其用量一般根据瘤体大小及供血情况给10-20ml,栓塞术中、术后均给予常规及对症治疗。
1.3.2 治疗组:在栓塞完毕拔鞘时给予威派止血贴对股动穿刺点止血,止血后不用加压包扎不用沙袋压迫,止血后即可头高卧位,2小时后可采取半坐位,不用制动,12小时左右可下床活动。24小时后去除止血贴,并给予普通创可贴覆盖穿刺点。
1.3.3 对照组:栓塞完毕拔鞘后,给予徒手压迫止血15-20分钟后,穿刺部位加压包扎后砂袋压迫6 h~8 h,穿刺侧下肢制动12 h,保持伸直位, 绝对卧床休息24 h。24小时后拆出加压绷带,也给予普通止血贴覆盖穿刺点。
2 观察方法与指标
主要观察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穿刺点出血及血肿发生情况及患者舒适度及满意度调查。
2.1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表1 术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穿刺点出血率对照 % 组别例数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腹胀穿刺点出血血肿
治疗组308682605301
对照组308781616811
2组比较,在atc无显著差异,在压迫时间、卧床时间上有显著差异见表2
表2 组别act压迫时间(h)卧床时间(h)
治疗组(n=30)163.8±20.17.6±0.5 61.2±20.1
对照组(n=30) 167.0±12.019.5±5.1 23.92±0.22
3 结果
经对照,2组在压迫时间及卧床时间上有显著意义p<0.05,其余:发热、肝区疼痛、恶
心呕吐、腹胀的发生率及act 上,及穿刺点出血及血肿无统计学差异。
4 讨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在起到治疗作用的同时,临床上还会产生发热、肝区疼痛、恶心呕吐、穿刺点出血或血肿等一些不良反应,一般认为发热多与术中注入大剂量化疗药及碘油后局部肿瘤缺血坏死、短期内肝组织水肿炎症及对栓塞剂反应有关,恶心呕吐主要由于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粘膜的直接毒性损害所致,也可因化疗药或栓塞剂反流入胃十二指肠供血动脉导致。疼痛 tace术后疼痛部位多在肝区,也有部分可反射至右侧肩背部,主要是由于肝动脉栓塞导致肝血供减少,造成肝脏组织细胞缺氧坏死,局部组织炎性水肿,肝包膜紧张度增加所引起。而栓塞术后由于穿刺点止血不充分或肢体制动不符合要求及卧床时间不够往往还会发生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而长时间的卧床和肢体制动,均给患者带来许多不便,有时还会加重不良反应的症状,从而影响了治疗效果。而我们使用的美国angiontech公司研制的股动脉止血贴v+pad(威派),操作简单止血效果好,术后无需制动,平均10小时即可以下床活动,可大大减少患者卧床时间,国内国外文献都有报道〔5〕。大大减少了患者因卧床而产生的不适。在护理上我们除了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外,而且我们还指导患者在术后三天内排便时尽量不要把重心放在穿刺侧肢体,这样可避免血肿及穿刺点出血情况发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程度,从而大大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郭伟剑,李杰.化疗在肝癌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与研究进展[j].肿瘤,2003,23(2):164-166. [2]李家开,于淼,张金山,等.肝癌介入治疗规范化条例.中华放射学杂志,2001,35(12):887-891.
[3]赵毅,陈文芳,张振民,等原发行肝癌.介入治疗251例分析.临床研究,2008,46(6):52-53.
[4]封颖璐凌昌全,,李柏,等.中西医结合治疗经动脉栓塞化疗术后综合征的临床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5,25(6):534-536
[5]grnchevsky m,manubens c,bajaj s, et al. raoid hermostasis leading to early amb
ulation in diagnostic cardiac and peripheral angiography patients using v+pad tm
in conjunction with manual digital pressure at florida cath lab.cath lab digest.2006,14(6):page 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