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会英 刘彦玲 刘彦同 冀玉鲜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保存时间对血液标本血液细胞各参数的影响。方法:将正常人ed-ta-k2抗凝血液标本旋转不同时间后,应用xt-2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wbc、rbc、hb、rdw、plt、pdw,同时与手工法计数结果比较。结果:血液标本旋转不同时间后采用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血液细胞,其中wbc、plt,计数及血小板系列偏差较大,结果不稳定,rbc系列参数偏差很小,结果较稳定。结论:血液标本在室温下不同保存时间对检测血液细胞各参数有影响,其中wbc计算应在4h左右完成,plt计数及plt系列参数检测应在2h内完成,rbc计数及rbc系列参数检测最好在6h内完成。
【关键词】血细胞;流式细胞仪;时间;对比研究
笔者探讨了edta-k2抗凝静脉血在不同保存时间下各分析参数的变化,同时与手工测定各参数值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健康者的静脉血
1.2仪器,xt-2000全自动血液细胞分析仪
1.3方法:①仪器测定:抽取健康者静脉血2ml,盛于装有edta-k2抗凝试剂中,轻摇混匀,分别于抽血后10分20分30分40分和1、2、3、4、6、8h,在血液细胞分析仪上测定,同一标本测定3次,仪器用全血质控物校正,记录结果[1]。
②手工测定:rbc,wbc,plt计数,分别用清洁干燥微量吸管收取同一静脉血标本10、20、30ul分别加入赫姆液,2%冰醋酸液和草酸铵液中混匀,滴入计数池静置,分别计数3次,取其平均值,记录结果,血红蛋白测定,取同一静脉血标本20ul,加入5mlhicn试剂混匀,静置5min,721分光光度计测定波长540nm,光径1.0cm,以hicn试剂调零,测其吸光度,计算血红蛋白,测定3次,取其平均值,记录结果[2]。
根据测定结果,以手工测定结果为标准,分别计算其在4h以内8h以内平均值差,通过偏差值进一步判定那一时间段的测定值较为恒定,从而找到最佳测定时间。
2结果
仪器测定结果可见,wbc计数偏差较大,在2.7%-8.0%之间,但在4h内平均偏差小于2.8%,8h内平均偏差小于4.5%,rbc系列参数8h内偏差小于或等于1.0%,结果较为稳定,plt计数在2h内结果稳定,偏差小于3.0%,4h以内平均偏差为9.2%,8h内平均偏差为17.4%,偏差大于5.0%。
3讨论
3.1从仪器测定结果可见wbc计数偏差较大,在2.7%-8.0%之间,但在4h内平均偏差小于2.8%,8h内平均偏差小于4.5%,故建议采血4小时内完成计数,wbc分类应以涂片染色显微镜下人工分类为主,以保证检验质量,此项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中所规定的操作不应超过6h基本相同。
3.2rbc系列参数8h内偏差小于或等于1.0%,结果较为稳定。
3.3plt计数在2h内结果比较,偏差小于2.8%,4h以内平均偏差为9.2%,8h内平均偏差为17.4%,偏差大于5.0%,随着时间延长呈上升趋势,可能由于时间延长,rbc及wbc破坏增多,细胞碎片增加,仪器计数误差所致。因此,作者建议plt计数要在2h内完成。
3.4pdw测定值在2h内结果稳定,平均偏差小于3.0%,而4h内平均偏差为4.1%,因为plt体积随时间延长在增大,形状由圆盘状变为椭圆状,可能与抗凝剂有关,故测定在2h内完成。
3.5pdw测定值随时间延长变化不大,8h平均偏差小于3.0%,进一步说明,rdw为病因学诊断指标,而与形态学关系甚微。
参考文献
[1]丁颖,王正芳.血液保存温度和时间对激光法检测红细胞录流参数的影响[j].临床检验,1996,14(3):150-151
[2]叶应妮,王毓三,申子瑜,主编.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第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199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