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丰县中医院泌尿门诊常见到一些病患拿着检查结果焦急地询问医生:“为什么检查无异常,且吃了那么多药,但尿频、尿痛仍未见好转呢?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这时,有经验的专科医生会建议他们做膀胱镜检查,必要时取活体组织做病理检查。如此,相当部分病人可以得到确诊,原来他们是患了一种特殊的膀胱炎症——腺性膀胱炎。
东丰县中医院泌尿门诊针对各种疑难病症的检查、诊断、治疗及护理,能够及时、准确的给出治疗方案,且疗效较好,深受广大患者及家属的信赖。近年来,该科室也增加了一些腺性膀胱炎患者,为了使患者能够在东丰县中医院泌尿科更好的接受治疗,根据多年的临床治疗经验,给出一些常识性的认知,使得病患及家属更好的配合治疗,以达到最佳疗效。
一、腺性膀胱炎概述
根据目前研究可以认为腺性膀胱炎是一种增生与化生同时存在的病变,其过程为上皮增生凹入为brunn氏巢,其内出现裂隙,或形成分枝状或环状管腔,中心出现腺性化生形成腺体结构,与此同时存在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的浸润,因此称之为腺性膀胱炎[1]。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仅见管腔内粘液积浆,未见腺性化生,则称为囊性膀胱炎,因此囊性膀胱炎与腺性膀胱炎可以认为是同一病理过程的两个阶段,临床病理检测中也常见二者混合存在,合称之为腺囊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发病率近年来呈增多趋势,研究表明,腺性膀胱炎有潜在的恶变倾向,有的学者认为,腺性膀胱炎是膀胱腺癌的癌前病变,需长期随访,看病复查因此愈来愈引起人们的帮助重视,病理检查温暖中发现病变区域及邻近组织膀胱移行细胞型增生、病变、腺性发症。
腺性膀胱炎主要临床症状为膀胱刺激,血尿且排尿困难;病变部位常见于于膀胱三角区和膀胱颈部,其原因不明。从解剖学角度推测可能有下列原因:1、三角区及胱颈部是尿液流体动力的着力点,因无粘膜下层,位置固定,缺乏其他部位舒缩的随意性;2、此部位常为膀胱炎症、尿道逆行感染的高发区。因此物理学因素以及尿液中化学成分的刺激可能是腺性膀胱炎发病原因之一。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以往的报告显示其癌变比率显著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虽然对于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这一论点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但积极的治疗和周密的随访得到人们的公认和提倡。确诊依据主要各地靠膀胱镀检及活组织检查开刀。
二、腺性膀胱炎与中医治疗
在解除膀胱出口梗阻的前提下,经尿道电灼、膀胱药物灌注[2]及抗炎治疗是腺性膀胱炎的有效治疗方法;腺性膀胱炎有恶变倾向,应密切随访。
腺性膀胱炎目前尚无满意的治疗手段,经尿道电灼术 (tur)或激光治疗是主要的手术方法,有一定的效果,其适应症为局限性病灶或胱颈部病变影响排尿者;而对于病变范围较广者,电切效果并不满意,有可能切不净而残留,并且广泛的电灼会加重膀胱刺激症状,加重患者的痛苦;一般应行膀胱根治切除术,但会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中医治疗给患者带来了曙光,不论是局限性还是广泛性炎症,采用中医药治疗都可取得较好的疗效。腺性膀胱炎属中医学“淋证”范畴,淋之名称,始见于《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篇》有“甚则淋”,“其病淋”等的记载。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证并治》描述了淋证的症状:“淋之为病,小便如粟状,小腹弦急,痛引脐中。”隋代《诸病源候论·淋病诸候》将本病的病位及发病机理作了高度明确的概括:“诸淋者,由肾虚而膀胱热故也。……肾虚则小便数,膀胱热则水下涩,数而且涩,则淋沥不宣,故谓之淋。”
中医认为淋证的病位在肾与膀胱,且与肝脾有关。其病机主要是肾虚,膀胱湿热,气化失司。肾与膀胱相表里,肾气的盛衰,直接影响膀胱的气化与开合。淋证日久不愈,热伤阴,湿伤阳,易致肾虚;肾虚日久,湿热秽浊邪毒容易侵入膀胱,引起淋证的反复发作。淋证有虚有实,初病多实,久病多虚,初病体弱及久病患者,亦可虚实并见。实证多在膀胱和肝,虚证多在肾和脾。
三、护理及保养注意事项
腺性膀胱炎与癌变的关系目前尚无肯定证据,以往的报告显示其癌变比率显著高于膀胱非特异性炎症。虽然对于腺性膀胱炎是癌前病变这一论点学者们意见并不一致,但积极的治疗和周密的随访得到人们的公认和提倡。腺性膀胱炎易复发,因此定期复查很重要,一般在第一年内每隔3个月复查膀胱镜1次,以后每6个月复查1次,应持续2-3年左右,以便及时发现可疑病变及早处理。
对于广泛的膀胱内病变累及三角区和胱颈,或已发现局部发生腺癌者,应行膀胱根治切除术,但选择手术时应将病变范围、病情轻重及以后的病人生活质量三方面认真加以考虑。 对于不手术的病人,定期膀胱镜检查是十分必要的监视手段,有助于发现病变的进展及对可疑组织进行病理学监测。
总体上讲,腺性膀胱炎无论在发病机理上,还是在治疗手段上仍需继续加以研究探讨。在日常生活就要针对感染急性积极的治疗,特别是泌尿系感染。适当的多饮水,以便于膀胱的冲洗,如果尿酸过高,就要适当的碱化尿液。适当的锻炼,注意休息,少食辛辣,节制性生活等可有效避免复发。
参 考 文 献
[1]佟威利,刘屹立,郭文川,等. 腺性膀胱炎(附30例报告) [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00, 21(5):285-289.
[2]石红林,郝建华,徐玉萍. 抗癌药物序贯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j]. 山东医药, 1999, 39(6):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