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为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需持续鼻导管吸氧的婴幼儿找到一种确切适用、易于接受的吸氧鼻导管固定方法。方法随机将心脏术后的婴幼儿160例分为2组,a组采用常规胶布固定法,b组采用透明膜固定法,临床观察患儿的耐受性和
采用透明膜固定效果好。结论透明膜固定吸氧导管的脱管率和重置率低于普通胶布固定,能更好地达到氧疗
效果。
【关键词】 婴幼儿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 氧管固定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婴幼儿可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1]。几乎所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减退[2]。widi msky等 [3]报道,长期低流量吸氧不仅可改善肺心患者的肺功能,而且可以使心脏结构发生逆转,尤其对右心的结构和功能均有明显改善。greif[4]研究证明,在围手术期给病人吸入80%的氧气可以提高血氧含量和切口周围组织内氧张力。可以使外科手术后伤口感染率降低50%,并降低手术的死亡率。可见持续鼻导管吸氧是很必要和重要的护理操作。但由于婴幼儿的配合能力不足,常因用手抓、哭闹、摇头等导致吸氧导管脱落。为了避免反复置管,患儿反复哭闹。减少患儿家长因氧管脱落而产生的焦虑、恐惧、怀疑的心理,更好地达到氧疗的效果,我科护理人员采用透明膜固定吸氧导管。经过比较,吸氧导管用透明膜固定较用胶布固定效果好。现将具体情况介绍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将2009年10月到2010年3月手术后患儿72例为a组,其中男48例,女24例,年龄6m~32m,平均23.8±
3.79m。a组患者房间隔缺损38例、室间隔缺损18例、房室缺11例、法洛四联症5例。将2009年4月到9月手术的患儿88例为b组,其中男56例,女32例,b组患者房间隔缺损46例、室间隔缺损20例、房室缺14例、法洛四联症8例。
年龄7m~30m,平均24.1±2.69m,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1.1.2方法
1.1.2.1常规胶布固定法:(1)用物:去掉针头的一次性头皮针一条,1cm宽、约4cm长的胶布2条(江西3l医用制品
有限公司生产1.25cm*910cm。(2)操作方法:将无针头的一次性头皮针作为吸氧导管放入鼻孔1-1.5cm,用一条胶布交叉固定氧管于鼻孔下与上唇之间,另一条胶布将氧管交叉固定于面峡部。
1.1.2.2透明膜固定法:(1)用物:去掉针头的一次性头皮针一条,一张固定留置针使用的透明膜,将透明膜(江西3l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9cm*6cm)剪成宽1.5cm长3cm一块。长3cm宽3cm一块(2)操作方法:将无针头的一次性头皮针作为吸氧导管放入鼻孔1-1.5cm。用长方形的透明膜固定氧管于鼻孔下与上唇之间。正方形的透明膜将氧管固定于面峡部。
2.两组对比
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a组采用普通胶布固定氧导管;b组采用透明膜固定氧导管。结果:吸氧导管用透明膜固定较用胶布固定稳妥。a组大部分患儿依从性差,表现为婴幼儿用手抓吸氧管、摇头、哭闹。b组大部分患儿依从性好,表现为婴幼儿安静或哭闹非吸氧引起。两组患儿依从性、置管成功率、氧管脱落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儿一般情况比较(x±s)
3.讨论
3.1氧管易脱落患儿哭闹时由于鼻腔排出分泌物、流下的眼泪和呼吸时有水分浸湿,固定在鼻孔下与上唇之间的胶布易松脱,需及时更换胶布固定,而每次更换胶布患儿少不了哭闹,导致氧管难以固定。而透明膜能防水,粘贴牢固,不易松脱,避免反复置管和固定的工作。
3.2外观效果
透明膜粘贴于颜面部简洁大方,避免白色胶布粘贴在面部产生的不良形象。
3.3舒适度
b组患儿的依从性明显高于a组的患儿,这与舒适度可能有一定的关系。
3.4成本核算
a组常更换胶布,护士工作量大。患儿哭闹次数多,家属产生焦虑和怀疑,心情不好意见自然增多。是导致医患关系恶化的隐患[5]。
4.结论 在临床护理中,由于婴幼儿配合能力差 采用一般常规的胶布固定方法固定吸氧导管,不仅会增加患儿的不适、美观,而且当患儿哭闹、出汗时胶布易于松脱导致氧管脱落,达不到氧疗效果。影响了疾病的治疗。采用透明膜固定吸氧导管既简洁方便又避免了氧管脱落的危险,更好地达到治疗目的。
综上所述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后的婴幼儿常规进行氧疗,但大部分患儿不能主动配合,吸氧时哭闹、甚至用手抓脱氧管,影响了氧疗效果。通过改用防水、异物感少的透明膜固定氧管,使婴幼儿比较舒服,容易接受,达到氧疗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丁文祥.小儿心脏外科学[m]山东: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21-122.
[2]于湘友,乔峻. 体外循环肺拉伤及其防治的研究进展[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29(9):795-797.
[3]widimsky j .herget j.pulmounry blood vessels in lung disease [j].prog res.1990,26(1):1-11.
[4]greif r, akca o, horm e,et al.supplemental perioperative oxygen to reduce theincedence of surgical wound infection. outcomes research group [j].n engl j med,200,323(3):161-167.
[5]郭静.持续吸氧患儿家长的心理干预 [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5):144-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