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比较垂直断冠法与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效果。方法 将120颗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2组,每组65颗,分别采用垂直断冠法和斜向断冠法拔除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分别为(32.65±7.35)min、(25.35±5.65)min。2种方法术后并发症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种方法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采用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低位水平第三磨牙的手术时间短,且术中,术后并发症少。
【关键词】断冠方法 阻生第三磨牙 牙拔除术
随着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颌骨发育退化,下颌阻生智齿检出率高达52.3%。其中,下颌低位水平阻生智齿也占到15.4%。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对门诊医生来讲,是一项复杂的出槽外科手术,邻牙,骨阻力均较大,拔除困难。作者拟通过不同的去除阻力的方法来探讨两种方法的优劣,以供临床参考。
1 材料和方法
1.1采集2006年3月—8月(一般资料)在德阳市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门诊就诊的96例患者的120颗下颌低位水平阻生第三磨牙为研究对象。96例患者中男52例,女44例。患者年龄19—36岁,平均年龄24.25岁。低位阻生牙的诊断标准以全景x线检查为准。根据耿温琦分类法,牙冠部远中面接近于邻牙1/2水平或1/2水平以下为低位水平阻生。
将120颗阻生第三磨牙随机分成2组,每组60颗,分别采用垂直断冠法和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
1.2手术方法
患者术前均拍摄全景x片。麻醉采用口内注射法。麻醉药物采用含1:100000肾上腺素的2%利多卡因,阻滞麻醉,为减少术中出血,局部均加浸润麻醉,所有手术均由作者与其助手完成。术后常规给予口服抗生素。
1.2.1 直向断冠法
手术切口采用远中切口:由距离第二磨牙远中面约1.5cm处开始,向前切开,直抵达第二磨牙远中面的中央。然后转向颊侧,沿第二磨牙颈部龈缘切开,向下直到第一,二磨牙的牙间隙处。颊侧切口从远中切口的末端向下,并与之约成45°,切至前庭沟上缘处。由远中切口前端开始,向下掀起颊侧粘骨膜瓣,显露阻生智齿,采用高速手机裂钻,去除智齿上方及颊侧骨阻力,再垂直向切断牙冠,此时常因邻牙颈部阻挡,导致牙冠不易取出,需将牙冠分成颊舌两部分,才能取出牙冠,然而再拔除牙根。术后常规缝合。
1.2.2 斜向近中断冠法
手术切口及翻瓣均同前,依旧采用高速手机去阻智齿上方及颊侧骨阻力,再斜向近中切断牙冠。此时因是斜向近中切断牙冠,邻牙颈部不再阻挡,牙冠较易取出。术后常规缝合。
1.3 效果评价
从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损伤邻牙及牙龈撕裂),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面部肿胀,术后出血,干槽症)等方面对两种方法的效果进行比较。
评价方法及标准如下:(1)手术时间:从切开至缝合结束所用的时间。(2)损伤邻牙:手术中高速手机切割到邻牙。(3)牙龈撕裂:与手术无关的牙龈撕裂。(4)术后出血:手术1h后将纱布吐出,拔牙仍有鲜血流出。(5)干槽症:术后2-3d出现明显自发痛,并向耳颞部放射,拔牙创内空虚,有臭味。
1.4统计学处理
对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
2 结果
2.1 手术时间
垂直断冠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时间为(32.65±7.35)min,斜向近中断冠法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的时间为(25.35±5.65)min,明显短于垂直断冠法。
2.2 术中并发症
两种方法的术中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2.3 术后并发症
两种方法在术后疼痛,术后出血,干槽症等方面无统计学差异。而在面部肿胀方面,垂直断冠法要高于斜向前断冠法。
3 讨论
拔除下颌水平阻生智齿,手术难度大,邻牙阻力及骨阻力较大。手术时间长,并发症较多。手术过程中,关键是要去除近中的邻牙阻力,要去除邻牙阻力的同时,又要最大限度避免对邻牙的损伤,就需切断智齿牙冠,或者采用舌侧骨板劈开法拔除。本文仅讨论应用高速手机断冠的不同方法。垂直断冠法常需将牙冠分为颊舌两部分,方向是由远中向近中方向切割,由于智齿位置较低,增加了损伤邻牙的风险,另外垂直向切割,如果太深,有损伤下牙槽神经来的风险。而斜向断冠法,则是由远上向近下方向,视野较好,易于操作,断冠后容易将牙冠取出,如果近中还有残冠,也可在直视情况下再次分冠。将近中阻力彻底去除。既节约手术时间,又降低了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1]耿温琦,王收年.下颌阻生智齿.人民卫生出版社.
[2]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3]李文超,阮宁.2种方法在下颌水平阻生第三磨牙拔除中的比较.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000—1192(2010)01—0071—03.
[4]杨擎天.阻生下颌第三磨牙2种拔除方法的比较.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10年1月26日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