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忠勇 祁月英 苏秀海 王晓蕴
糖尿病胃轻瘫(disbetic gastroparesis,dgp)是糖尿病常见的消化道慢性并发症,与自主神经及内在神经病变、胃肠道运动、胃肠激素异常、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以及cajal间质细胞数目减少等因素有关,是继发于糖尿病基础上的以胃动力低下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其特征是在没有胃机械性梗阻的情况下出现胃排空延迟[1]。临床上可见厌食、恶心、早饱、呕吐、腹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不可预测的血糖波动,加速病情恶化。
治疗dgp主要是控制代谢、调整膳食、运用改善胃动力或促进胃排空的药物及胃电起搏治疗和手术治疗等。近年中医药在治疗dgp方面显示出一定优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综述如下:
1 单纯使用中药
黄亚华等[2]以升降散(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方,药取僵蚕、蝉蜕、姜黄、大黄、米酒、蜂蜜)治疗dgp,发现能明显改善胃排空时间和胃窦收缩频率,且能减轻疼痛、腹胀、早饱、恶心、呕吐症状。徐涟等[3]将dgp分3型论治:湿热中阻型,治以清热化湿,和胃降浊,方用黄芩滑石汤加味;脾胃气虚型,治以健脾益气,行气升清,方用七味白术散加味;胃阴亏虚型,治以滋阴养胃,醒脾和中,方用麦门冬汤加味。治疗93例,总有效率为89.2%。高志扬将dgp分为4型论治,脾胃气虚:治宜健脾运脾、升清益气,以参苓白术散化裁;气阴两虚型:治宜益气养胃、生津和中,以生脉散合麦门冬汤化裁;痰湿中阻型:治宜实脾祛痰、除湿降逆,方用白术散合小半夏汤化裁;气机郁滞型:以扶脾疏肝、理气和胃为治,选用小柴胡汤合痛泻要方化裁。
2 单纯西药治疗
从丹宇等以吗叮啉治疗dgp患者共50例,显效25例,有效14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詹奇等将68例dgp患者随机分成两组, 38例dgp患者给予莫沙比利和吗叮啉联合治疗,30例单纯给予莫沙比利治疗,两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7%(36/38)和73.3%(22/30)。从莉萍等将10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给予注射用红霉素静脉应用及多虑平片口服;对照组50 例,给予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77%,对照组为68.0%。
芮铭安等以34例dgp患者服用马来酸替加色罗(泽马可)为治疗组;另34例为对照组,口服多潘立酮;结果两组治疗后消化不良症状均有显著改善,但替加色罗组在改善全腹胀满、便秘症状及改善焦虑、抑郁情绪方面效果更佳。
3 中西药结合治疗
杨怀新等把治疗组99例按中医辨证法分为脾胃虚弱、胃阴不足、肝气犯胃3型,脾胃虚弱型口服中药补中益气汤加减;肝气犯胃型口服柴胡疏肝散加减;胃阴不足型口服益胃汤加减,3型均加服莫沙必利片;对照组96例单用莫沙必利治疗;结果两组在症状及胃排空时间改善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武翠凡等采用西药常规治疗和经典方越鞠丸加减(香附、苍术、川芎等)治疗本病80例,并设单用西药治疗对照组76例,治疗组总有效率97.5%,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颜学洁等将72例dgp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口服莫沙比利加六味能消胶囊,对照组36例口服莫沙比利治疗,治疗组显效率为47.12 %,总有效率为 88.19 %,对照组显效率为27.18 %,总有效率为 66.17 %。
4 其它治疗
莫睿等采用内关、中脘、足三里、公孙穴针刺治疗dgp41例,总有效率为90.2%。于凤泉等以低能量氦—氖激光照射足三里治疗糖尿病胃轻瘫30例,显效16例(53.0%), 有效12例(40.0%), 无效2例(7.0%), 总有效率93.0%;低能量氦—氖激光足三里穴位照射能明显提高胃动素和胃液体排空功能, 并有降低空腹血糖作用, 因而从基本上提高了胃动力。张绍刚等以电子药丸治疗2型糖尿病胃轻瘫20例,显效6例, 有效8例, 无效6例, 总有效率70.0%。陈熙等采用wch型胃肠起搏仪对具有胃动力障碍的患者和dgp进行胃起搏治疗,认为采用适宜的起搏参数从体表输入起搏信号,可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部分胃电参数,提高胃排空功能。
5 展望
目前, 治疗dgp 的药物及方法不少, 但并不能使所有患者的症状都得到缓解。因此,在今后的研究治疗中应力求寻找中医辨证与西医辨病的最佳结合位点,使二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既能缓解症状,又能祛除病因以期为治疗dgp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
参 考 文 献
[1] mecheal camilleri md.糖尿病性胃轻瘫[n].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3-1(d1-d4).
[2]黄亚华,吴敏.升降散在糖尿病胃轻瘫中的运用[j] .四川中医,2003, 21(12): 91.
[3]徐涟,易小玲.辨证论治糖尿病性胃轻瘫93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2,10(4):236-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