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根据who (1999)诊断标准,收集了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400例,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30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其中伴随两种并发症的患者246例,占总例数的64.2%。血压的升高是冠心病(dbp,or=1.040, p=0.015),独立的危险因素;cr与高血压(or=1.027, p=0.007), ua与高血压(or=1.004, p=0.009),冠心病(or=1.004, p=0.018)呈明显的相关关系;不同性别,冠心病发病率不同(or=0.251, p=0.043)。结论:代谢的紊乱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基础;达到理想的糖尿病控制目标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键。
【关键词】2型糖尿病;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目前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约为4%左右,大约平均约35人中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为世界糖尿病患者人数最多的二个国家之一,其中90%以上是属于2型[1]。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糖尿病致残率、病死率和对健康总体危害程度在慢性疾病中居第二位。我国因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导致的死亡,将使国民生产总值损失5580亿美元[2]。因此,本文通过分析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影响因素,为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防治提供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2007年8月~2009年8月入院2型糖尿病患者400例。入选者符合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诊断标准包括高血压和冠心病诊断标准,高血压诊断标准符合《2004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3]。冠心病诊断标准:①无症状冠心病患者;②心绞痛诊断;③心肌梗死;④缺血性心肌病型冠心病;⑤碎死型冠心病。
1.2研究方法:一般项目:年龄、性别、病程、教育程度、吸烟、bmi。并发症:主要针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选择高血压、冠心病作为观察项目。血糖指标:采用hba1c作为血糖控制的监测指标。生化指标:血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尿白蛋白排泄率。hba1c采用比色法测定,tc、tg、hdl-c、ldl-c、cr、ua采用日立717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
1.3数据处理:所有实验数据采用spss 10. 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一般临床资料:收集2型糖尿病患者病例400例,年龄在35~75岁之间,平均61.5±11.1岁,病程1~30年,平均6.0士6.4年,其中男性215例,女性185例,平均住院天数15.59±7.93天。患者收缩压(136.8±20.1)mmhg,糖基化血红蛋白(8.6±2.1),总胆固醇(5.0±13)mmol/l,低密度脂蛋白偏高,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中,330例伴有血管并发症,其中以高血压最多,共219例,患病率54.6%。统计患者合并高血压、冠心病的数目。400例15型糖尿病患者中,未合并上述并发症的,70例(17.5%),合并以上2种以上并发症的患者246例,占总例数的64.2%。表1、4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影响因素的非条件logistic分析:选择年龄、性别、病程、教育程度(分初中以下,245例;高中以上,155例)、吸烟(79例)、视网膜病变存在与否、bmi、sbp、dbp、cr、ua、tc、 ldl-c、hdl-c、脂蛋白a、脂蛋白b, 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简称排泄率)18个变量,首先进行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选择p<0.05,或p值在0.05左右的变量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记录相关变量进行分析。
2.2.1高血压: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15个研究因素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关系,得出7个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年龄、病程、吸烟、bm工、cr、ua、尿白蛋白排泄率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呈正相关,然后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054,p=0.003)、病程(or=1.084,p=0.026)、ua(or=1.004, p=0.009)、bmi(or=1140,p=0.021)、cr (or=1.027,p=0.007)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呈明显相关性。
2.2.2冠心病: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18个研究因素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关系,得出5个有意义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与冠心病呈负相关,吸烟、dbp、cr、ua与冠心病呈正相关,然后引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性别与糖尿病合并关冠心病呈负相关(or=2673,p=0.043),女性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发病率较男性低,吸烟(or=1.054,p=0.017)、血压增高(dbp,or=1.040,p=0.015)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呈正相关,ua(or=1.004,p=0.018)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呈显著性相关关系。
3讨论
3.1糖尿病患者死因分析:本研究400例糖尿病患者,5例死亡,3例死亡患者均存在肾功能不全、肺部感染,最终导致呼吸功能的衰竭。5例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老年糖尿病患者,机体代谢紊乱,抵抗力下降,容易合并感染。糖尿病患者并发肺炎的死亡率是非糖尿病患者的3倍。肺部感染的原因:①糖基化血红蛋白增高失调,氧离曲线左移,氧释放减少;②肺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③免疫功能在高血糖的情况下,吞噬细胞活性减低,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受损。
3.2代谢紊乱: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基础。ua与高血压(or=1.004,p=0.009),冠心病收(or=1.004,p=0.018)呈正相关,ua与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目前尚存在争议,其机制可能在于促进了氧化应激,导致了血管的炎症。代谢的失调所组成的代谢综合症对于糖尿病是一个独立的危险因素,不管是大血管病变与微血管病变。本次研究显示,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症增加冠心病的患病率。我们通过回归分析,hba1c与糖尿病血管病变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经多项研究,证实hba1c的升高,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增加。本次研究中,400例入院2型糖尿病患者糖基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总体水平并未达到理想的治疗目标,代谢的紊乱的存在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发展的原因。
3.3影响因素:冠心病和高血压都是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独立的危险因素,hba1c≥8.0%,并sbp≥150mmhg的患者比hba1c<6.0%, sbp<130mmhg的患者,心肌梗死的风险增加4倍,出现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增加18倍,叠加的作用大于单一的作用,p=0.024。
3.4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共同的发病机制,遗传因素,氧化应激途径等不仅作用于大血管病变,同时也作用于微血管病变。血压的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微循环的改变。血脂与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相关性无统计学差异,单次血脂测定造成偏移有关。本研究显示,血压升高是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p=0.015。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相互影响,本次研究还显示,糖尿病大血管与微血管并发症,与病程均呈正相关,并发血管并发症的数目将增多。本此研究400例患者,超过60%以上的患者伴有上述二种并发症。
总之,代谢的紊乱是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发生的基础,达到理想的糖尿病控制目标是防治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关键,不同的糖尿病血管并发症之间相互影响,导致病情的恶化,代谢综合症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同样是危险性因素,危险因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促进了疾病的进展,系统治疗是糖尿病治疗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姜文娟.糖尿病的诊断与药物治疗[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06,158:159-160
[2]艾新.糖尿病是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j].糖尿病之友2007,1:18-19
[3]李俊.2型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机制的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05,16(5):295-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