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锋云 陈少英 吴素红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的作用。方法:对32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循证护理.包括健康指导、心理护理、自我血糖监测、饮食管理、用药指导、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结果:循证护理的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子痫前期、远期糖尿病、剖宫产)及新生儿患病率(巨大儿、胎儿窘迫、围生儿死亡)低于传统护理。结论:循证护理明显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母婴预后。
【关键词】妊娠期糖尿病;循证护理;探讨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妊娠后发生或首次发现的糖尿病,如不及时治疗,可以造成孕产妇妊娠并发症及新生儿患病率,属于高危妊娠,是孕产妇及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循证护理其核心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1]。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行为。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我科对49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进行循证护理.确定需要循证的护理问题为心理问题、饮食管理、用药指导、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我院共收治妊娠期糖尿病孕妇49例。孕35周以下的孕妇20例,足月孕妇29例。分娩方式:平产25例,剖宫产21例。发生妊高症1例,巨大儿2例。
1.2所有病人满足诊断标准,根据中华医学会结核学会制订的糖尿病诊断和治疗指南,50g糖筛查大于等于7.8mmol/l;两次空腹血糖为5.8 mmol/l,口服100g葡萄糖后1小时血糖为10.6 mmol/l,2小时为9.2 mmol/l,3小时为8.1 mmol/l。上述4个数据中,若有2个或2个以上数值等于或超过上述数值即可确诊为妊娠期糖尿病[2]。
1.3健康指导:教会病人及其家属有关糖尿病的知识、技能、并给予心理支持,使其能主动参加和配合治疗。介绍妊娠合并糖尿病的特点及危害,饮食指导,运动指导,血糖自我监测及结果的意义,胰岛素的应用及注射,心理及情绪自我调节,家庭及社会的支持,远期糖尿病的预防等[3]。指导孕妇做好自我胎儿监护,如指导孕妇多左侧卧位,自数胎动,间隙上氧增加宫内供氧,防止胎儿宫内窘迫,如有异常随时告之医生进行治疗护理。每周测体重,宫高,腹围1次,每天测量血压1次,每2~4小时听胎心1次。
1.4自我血糖监测:指导孕妇利用血糖仪用正确的方法在餐前半小时,餐后2小时各测末梢血血糖值1次。每天测空腹尿常规,根据所测值来调整饮食。
1.5饮食控制:糖尿病治疗的基础是合理的饮食控制,它能使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是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4]。饮食控制能降低产妇并发症如妊高症、产后感染等,降低胎儿并发症如畸形儿、巨大儿的发病率。由于葡萄糖不仅是胎儿的能量物质,而且是胎儿脂肪、糖原合成的原料,能满足胎儿在胚胎期、器官分化发育期和成熟期发育的能量需求。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饮食既能提供维持妊娠的热能和营养,既不会引起餐后高血糖,又不会引起饥饿性的酮体产生,不影响胎儿发育。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三餐定量,准时进餐,多食用富含纤维素,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的食物。按总热量为30~35卡路里/公斤体重配餐,其中碳水化合物55%,蛋白质20%,脂肪25%。同时给予维生素、叶酸、铁剂和钙剂,适当限制食盐摄人。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主食里,小麦优于大米,干饭优于稀饭。水果应在2餐前进食,少量,计入主食量。避免进食高含糖量的水果,比如香蕉,甘蔗等,可选草莓,猕猴桃等。多吃新鲜蔬菜,选高纤维素的食品,不易饥饿。也可选择黄瓜,西红柿代替水果。多吃降糖食物,如南瓜,洋葱,豆制品及含铬丰富的食品,如坚果,牡蛎,玉米等。
1.6运动治疗:适当的运动可降低血糖,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并保持体重增加不至过高,有利于糖尿病的控制和正常分娩。运动方式可选择轻度运动如散步、中速走,持续20~40分钟,每天最好1次,进餐后1小时进行。体重控制要求孕妇在妊娠后期每周体重增加在0.5公斤左右,当体重增加过快、体重不变或减轻时,应及时向医生咨询。
1.7药物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对病情控制要求更加严格 如控制不满意,经饮食疗法控制后血糖还未达到理想水平时,应用胰岛素调节血糖。胰岛素分长效,中效,短效3种类型,应根据病人血糖控制程度来正确选择胰岛素类型。使用胰岛素时,应注意抽取剂量要准确,确定适宜的注射时间。短效胰岛素应在三餐前30分钟。中效胰岛素应在早餐前30~60分钟注射,也可放在晚上睡前使用。选择正确的注射部位,而可供选择的部位有双上臂外侧、腹部两侧、臀部及大腿外侧等部位。
皮下注射胰岛素的部位要经常更换,一个部位连续注射2周后就更换。多次同一部位注射局部皮下组织吸收能力下降,影响胰岛素的吸收。静脉注射胰岛素时,应根据葡萄糖:胰岛素=4 g:1u比例进行,使产妇血糖维持在正常水平。分娩后因拮抗胰岛素的激素水平下降,应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在进行胰岛素治疗时要及时观查孕妇有无面色苍白,出冷汗等低血糖反应,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汇报医师,给予葡萄糖口服。
1.8防治低血糖:妊娠期间及胎儿娩出后都有可能发生低血糖反应,尤其胎儿娩出后,抗胰岛素因素随胎盘娩出而迅速自血中消失.血糖急剧下降.极易发生低血糖休克。密切观察患者脸、唇色改变,遵医嘱定时、及时监测血糖变化,注意有无眼花、心悸、气促、心慌等低血糖症状.产后须卧床24 小时以上。患者安排重症病室.设陪护.备齐抢救物品。如有以上反应,应及时给予口服或注射高渗葡萄糖,必要时给予吸氧。监测血糖、尿糖,每天3次,必要时随时监测。注射胰岛素数量准确,进餐前注射,病人纳差时,应及时报告医师,适当调整胰岛素的剂量。警惕反跳性高血糖现象,切忌盲目加大胰岛素剂量。一般认为血糖控制在空腹血糖小于8.25 mmol/l,餐后2 h血糖小于13.75 mmol/l为宜。
1.9预防感染:文献显示,糖尿病病人的糖、蛋白、脂肪代谢紊乱,白细胞趋化性吞噬、杀菌作用均降低,机体营养不良、脱水、降低了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易诱发细菌感染。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加强病人的消毒隔离;加强病人的口腔护理,用朵贝氏液漱口,每天2次;病房每日通风,紫外线照射每天2次,每次30分钟;用消毒液擦拭地面、床头柜等。教育病人不串病房以减少交叉感染;注射和穿刺严格无菌操作,采用碘伏和乙醇消毒法。本组采取以上措施,未发生注射穿刺处及其他部位的感染。
1.10出院指导:院前制订详细的指导计划,采取相应护理措施。注意休息,劳逸结合,避免过劳,预防感冒,调整心理状态,保持心情舒畅;遵医嘱坚持服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不可擅自减、停服药;教会病人及家属自测血糖、尿糖以及正确注射胰岛素;指导病人及家属识别低血糖反应及发生时采取的措施;注意卫生保健,预防各种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室内定时通风;外出时随时携带甜食和病情卡以应急需。
2讨论
2.1循证护理又称实证护理或求证护理,是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护理理念。其核心是以科学为依据的有据可循的现代护理。护理人员慎重、正确、明确地应用当前所获得的最佳研究证据,结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临床经验,按照病人的实际情况、价值和意愿进行护理。在临床工作中应将上述3个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用现有最佳的研究证据去发现易被忽视、易危及病人生命的潜在的信息,制订出适合病人实际情况的护理诊断和计划,实施最佳护理措施的护理。目前循证护理已渗透至护理学科的各个领域和临床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中[5]。
2.2循证护理必须确定问题病人的临床特点进行具体分析,妊娠期糖尿病则需要确定循证的护理问题为心理问题、饮食管理、用药指导、低血糖的预防、预防感染和出院指导。寻找循证支持根据以上问题,检索了相关文献,针对文献的考验严密性,结论可靠性和临床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具体评价,将得出的结论用来指导护理丁作,制订实施护理计划。
2.3通过循证护理,密切了护患关系,护士在工作中更加注意病人的主观感受,更加关心和体贴病人,实施更为人性化、个性化、亲情化的护理措施;减轻了病人的焦虑、恐惧;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从而使护患关系更加融洽;提高了病人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2.4循证护理强调护理服务应建立在目前所能得到的客观资料的基础上,要求护士必须有熟练的临床业务能力、扎实的基础理论水平、护理科研能力及文献检索能力;同时还要求护士具备一定程度的外语水平。循证护理的运用,提高了护士在临床工作中主动积累经验和教训的积极性,促进护士对相关专业技能和理论的学习,通过寻找科研证据,查阅专业相关资料,促进专业知识的更新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2.5循证护理不仅能改善妊娠期糖尿病的生活质量,而且降低母婴并发症,保障母婴健康[8]。先进的护理理念打破了以往生搬硬套教科书的护理方法,根据病人的客观情况,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建立了一个更好的护理模式。
参考文献
[1]王斌全,李洁.循证护理的发展[j].护理研究,2007,21(5a):1221
[2]汤佩玲,胡淑君.50例妊娠合并糖尿病孕妇的妊娠期管理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j].2004,20(1):32
[3]于晶.妊娠合并糖尿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影响的临床分析.中国妇幼保健[j],2006,21(15):2063
[4]揭彬.临床护士掌握循证护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现代护理,2005(2):18
[5]王爱华,赵丽君,宋富美.浅谈循证护理在临床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05,19(3b):898-899
[6]罗碧华,曹和安.代谢综合症的护理现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j],2006,22(4):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