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新华 张同年 吕生杰
盐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局麻药,与布比卡因相比具有心脏毒性低、运动阻滞轻等优点,目前已在临床广泛应用。大多数剖宫产手术为急诊手术,对于麻醉的要求是既要起快、镇痛完全、肌肉松弛,又要保持产妇血流动力学稳定,药物对胎儿影响小。既往剖宫产手术腰麻均选用布比卡因,效果良好,但存在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及术后运动阻滞恢复慢等缺点。自2008年开始,我们将盐酸罗哌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取得良好效果。本文比较二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期间对产妇的影响,以评价其优劣。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病例选择初产足月单胎产妇120 例,年龄21 岁~38 岁,体重60 kg~95身高155~170cm,asaⅰ级~ⅱ级,。随机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布比卡因组(b组) ,每组60例。术前肝、肾功能,电解质均正常,无椎管内麻醉禁忌,无先兆子痫、妊高征等产科并发症,无其他系统疾病,无麻醉药物过敏史。
1.2 药物配置 : r组用罗哌卡因13 mg(1%罗哌卡因1.3 ml),b组用布比卡因10 mg(0.5%布比卡因2ml),均加10%葡萄糖稀释至2.5 ml。
1.3 麻醉方法:入手术室后开放上肢静脉,输入复方氯化钠500 ml~1000ml。产妇左侧卧位,于l3~l4椎间隙行蛛网膜下隙穿刺,见有脑脊液流出时,将配好的局麻药以0.1ml/s速度注入蛛网膜下隙,即刻平卧,术中持续鼻面罩吸氧2l/min,术中根据sbp低于基础值及hr情况适当调节输液速度,若sbp低于基础值20%,静脉注射麻黄碱5mg~10 mg,若hr低于55次/min,静脉注射阿托品0.25 mg~0.5 mg。
1.4 指标监测
术中连续监测ecg、bp、hr及spo2。用针刺法测定痛觉消失平面,应用改良bromageif法[0级无阻滞,1级不能抬腿,2级不能屈膝,3级不能伸踝(完全阻滞)]评定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术中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及术后不良反应。记录新生儿娩出后1min、5 minapgar评分,。从镇痛、肌松效果、牵拉反应三方面评价麻醉效果分级,ⅰ级镇痛效果差,疼痛较剧,腹肌紧,牵拉反应严重;ⅱ级镇痛效果一般,轻度疼痛,腹肌较紧,轻微牵拉痛;ⅲ级镇痛效果良好,腹肌稍紧;ⅳ级镇痛效果极好,腹肌松软。从术中血压下降(sbp低于基础值20%)、呼吸困难、恶心呕吐、术后尿潴留、头痛等方面评价不良反应。
1.5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t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
2 结 果
两组产妇在年龄、身高、体重、孕期和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麻醉效果全部属ⅳ级,两组最高麻醉平面均达到t4,但麻醉起效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r组均长于b组(p<0.01),从最大运动阻滞恢复至无阻滞(bromage0级)时间r组明显短于b组(p<0.01)。麻醉期间r组有99 例(83%)最大运动阻滞为bromage2级,只有11例(17%)达3级,而b组全部为3级(100%). 麻醉后30 min内,r组的bp、hr比较平稳,b组sbp在给药后10 min~30min比麻醉前或r组的同一时点值下降明显(p<0.05)。不良反应r组多于b组(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 min、5min时的apgar评分两组新生儿评分a组为(9.16±0.72)分,b组为(9.08±0.6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p>0.05)无差异。术后随访未发现母婴有任何神经并发症。
3 讨 论
国内外多项研究表明,一般临床剂量的罗哌卡因腰麻是安全有效的[1~3]。于涛等[4]显示,成人罗哌卡因腰麻的用量,一般介于8 mg~22.5mg之间,而布比卡因腰麻用于剖宫产手术的推荐剂量为10 mg~15 mg,由于同等剂量罗哌卡因的麻醉效能稍弱于布比卡因,两组产妇麻醉起效及下肢运动阻滞情况比较布比卡因10 mg,而罗哌卡因为13mg。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具有相似的化学结构和药理特性,而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毒性明显低于布比卡因[5]研究显示,在达到相同麻醉效果的基础上,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可更安全有效地用于剖宫产手术的麻醉,且更具有优越性,尤其表现在麻醉期间对血流动力学及运动阻滞的影响方面。研究显示,罗哌卡因起效时间及最大运动阻滞时间均长于布比卡因,而运动阻滞程度却较布比卡因低,这使得一方面机体有较充分的代偿时间来适应麻醉初期的血管阻力;另一方面,腰麻后低血压的发生,除了脊髓交感神经被阻滞后引起容量血管扩张,还与下肢肌肉张力对静脉的回流挤压作用有关[6],r组因运动阻滞程度较轻,下肢肌肉保持一定的张力,使肌肉张力挤压静脉的作用未完全消失,静脉回心血量影响较轻,血压下降幅度小,因此r组血流动力学变化较轻微。当然,麻醉前积极扩容对于低血压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另外,由于罗哌卡因最大运动阻滞的程度及从最大运动阻滞恢复至无阻滞(bromage0级)的时间小于布比卡因,从而使产妇术后可更快地从麻醉状态恢复至正常生理状态,有利于产妇及早下床活动,减少导尿管的使用,促进术后恢复。因而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方面都更有利于其恢复,更适合于剖宫产手术腰麻的用药。
参考文献
[1]孙来保,金 沐,黄雄庆,等.罗哌卡因椎管内联合麻醉对产妇皮质醇及胎儿的影响[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0,16:497~499.
[2]郭艳辉,王俊科,许国忠,等.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2002,22:42~45.
[3]wahedi w,nolte h,klein p.ropivacaine for spinal anesthesia:a dosefinding study[j].anesthesia,1996,45:734~744.
[4]于 涛,高崇荣,卢振和,等.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剖宫产的量—效关系[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92~94.
[5]王玲,黄宇光,等.0.75%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手术硬膜外麻醉的研究[j].中华麻醉学杂志,1999,19:325-327.
[6]谢 荣,主编.麻醉学[m].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4.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