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淑秀 杨晓庆 张振军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工业化和现代交通的迅猛发展,环境铅污染的日趋严重,铅毒性作用已经成为影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铅在体内的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危及健康,铅对全身各系统和血管有毒性作用,尤其对儿童危害性更大。主要累及神经、造血、胃肠道、肝脏、肾脏及心血管系统等,本文就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作一分析,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院血液病房诊断为贫血患者共96例。其中男60例,女36例,增生性贫血10例,再障24例,溶血性贫血24例,缺铁性贫血24例,感染9例,脾亢5例。
1.2 实验方法
1.2.1 仪器和试剂:采有山东申讯七厂生产的mp-2型溶出分析仪,配制电脑和打印机。用配套的镀汞分析液2%hcl,铅标准液(0.01ug/u1),dh2o。
1.2.2 仪器操作条件:清洗时问0.20 s,搅拌富集时间0.90 s,灵敏度0.20档,恒电流000.0 a.上限电位-0.90v,下限电位-0.20 v,富集电位-1.10 v,清洗电位+0.10v 。
1.2.3 方法:采用微电位溶出分析。用标准加入法。
1.2.3.1 渡汞:用小烧杯加入渡汞液上机渡汞四至五次,渡汞膜呈灰白色。
1.2.3.2 空白值测定:取小烧杯一只加入2% hcl 5ml测定峰高值h0。
1.2.3.3 样品测定:取小烧杯一只加入抗凝血50μl,用子弹头加edta2k20μl干燥备用,用手指
采血或静脉血1 ml,然后加入2%hcl5 ml测定峰高值h1。
1.2.3.4 加标测定:在样品杯测定后再加铜标准液5ul测得峰高值h2。
2 结果与应用
本方法主要用于铅接触者的含量测定和慢性铅中毒者,一般正常儿童的血铅含量小于100μg/l,以不接触铅的正常人血样为基底加标测定,本实验条件的线性范围:取正常人血样30ul按实验方法加入底液测定峰高,然后依次加标测定,测得在加标量为0.000、0.005、0.01、0.02、0.04、0.06、0.100ug时,对应峰高为3.5、5.0、7.0、10.0、17.4、24.6、37.0(单位:格 每点测定3次),取平均值回归方程:y=339x+ 3.5,y为峰高,x 为含铅量,y=0.999。可见血铅浓度在0.82~15.84umol/l范围内线性良好,满足血铅测定。96例患者平均值分别为增生性贫血0.195,再障0.155,溶血性贫血0.152,缺铁性贫0.135,感染0.175,脾亢0.158。
3 讨论
铅中毒对造血系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贫血方面,其发生机理与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及溶血有关。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卟啉是血红蛋白合成的中问产物,卟啉代谢障碍是铅中毒机制中重要和较早的变化之一,血红蛋白合成过程中受到一系列巯基酶的作用。现已证实:铅至少对(§-氨基-r-酮戊酸脱水酶alad)粪卟啉原氧化酶和亚铁络合酶有抑制作用。alad是一种金属酶,由8个相同的亚单位和8个锌离子组成。锌离子对酶的活性和稳定性起重要作用。铅能置换活动点位上的锌离子,抑制alad的活性,抑制亚铁络合酶,使原卟啉ix不能与二价铁结合为血红素。由于血红蛋白的合成障碍,导致骨髓内幼红细胞代偿性增生,血液中点彩、网织、碱粒红细胞增多,其原因可能是铅抑制了红细胞嘧啶-5-核苷酸酶以致大量嘧啶核苷酸蓄积在细胞浆内,并妨碍微粒体rna 缓解。溶血:铅中毒不仅由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减少,也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铜可抑制红细胞膜na -k atp酶的活性。使红细胞内k 离子逸出,至细胞崩溃溶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