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伍国达 陈思颖 戚华文
【摘要】目的 探讨江门市中心医院2008-2009年中段尿标本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 分离出的病原菌用atb微生物鉴定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k-b法,结果按clsi标准判定。结果 473株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225株,占47.6%,非产esbls菌248株,占52.4%。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有较大差异。产esbls菌株对头孢菌素类、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左旋氧氟沙星的耐药性远远大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 为控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应加强细菌的耐药性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 esbls 耐药性
泌尿系统感染是社区和医院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据统计,在尿路感染中,大肠埃希菌占绝对优势[1]。而本文收集的959例中段尿标本中,大肠埃希菌473例,占49.3%。目前,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产esbls的细菌越来越多。产esbls的细菌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抗生素进行酶解而在临床上表现耐药。大肠埃希菌是最常见的产esbls细菌。为了解江门市中心医院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提高大肠埃希菌感染的诊疗水平,本文对江门市中心医院2008年-2009年门诊及住院标本分离到的大肠埃希菌esbls的检出率及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检测及统计分析。现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材料
1.1.1 仪器 atb expression 半自动细菌鉴定仪(法国梅里埃公司生产)。
1.1.2 菌株来源 473株大肠埃希菌来自本院2008年-2009年门诊及住院泌尿系统感染患者的中段尿标本,严格按操作规程留取及接种分离培养。
1.1.3质控菌株 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大肠埃希氏菌atcc35218。
1.1.4所用药敏纸片为oxoid产品,有效期内应用;m-h琼脂由广州市迪景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方法
1.2.1对可疑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后,用atb细菌鉴定仪进行鉴定。
1.2.2药敏试验 用k-b法,按2009年版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标准判定结果。
1.2.3数据输入和分析 将细菌鉴定、药敏结果资料输入whonet 5.4软件数据库中,然后进行分析(分析时,剔除同一患者反复分离到的相同细菌)。
2 结果
2.1 2008-2009年共检出病原菌959株,其中大肠埃希菌473株(49.3%),占绝对优势。具体分布见表1。

2.2 江门市中心医院2008-2009年中段尿分离大肠埃希菌药敏结果及产esbls情况见表2。

3 讨论
本文结果可以看出,在泌尿系统感染的病原菌中,以大肠埃希杆菌为泌尿系感染最主要病原菌(49.3%),比以往报道稍高[2],其次是粪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等。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广泛,但主要病原菌主要来源于内源性肠道群。人体肠道正常菌群在通常情况下不致病,当宿主抵抗力降低时,这些正常菌群就可以进入泌尿道繁殖,成为条件致病菌,导致尿路感染[3]。
由表2可以看出,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与其产esbls密切相关。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2008年为43.6%,2009年为50.6%,呈现上升趋势。产esbls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氨曲南、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复方新诺明及左旋氧氟沙星的敏感率在30%以下,对绝大部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产生较高的耐药性,与以往报道相似[4]。尤其是对头孢泊肟、头孢呋辛、头孢哌酮、头孢曲松、头孢噻吩、头孢唑啉及头孢噻肟的敏感率在10%以下,甚至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哌拉西林敏感率为0%。另外,对于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分离株,临床上可能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或氨曲南治疗无效,即使体外对某些药物敏感。因此临床选用抗生素时应注意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且产esbls菌严重感染的治疗非常困难,死亡率高,注意产esbls菌的耐药性监测尤为重要[5]。
从表2还可以看出,无论大肠埃希菌产esbls与否,其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复方新诺明呈高耐药性。而对厄他培南、美洛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阿米卡星比较敏感。因此,临床治疗可考虑上述抗生素,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面对日益严重的细菌耐药,治疗大肠埃希菌感染时,应及时了解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避免经验性治疗用药的混乱,减少抗生素选择的压力,有计划地将抗菌药物按细菌分离谱分期使用,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结合患者病情合理地选用抗菌药物,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参 考 文 献
[1]李雪梅,毛元英,尉冬英.复杂性尿路感染238例致病菌及耐药性分析[j].现代临床医学,2008,34(1):33-34.
[2]唐明忠,刘娟,王美荣.尿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特性的调查.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2):119-120.
[3]吴安华,任南,文细毛,等.全国医院感染监控网1998-1999年监测资料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0,10(6):401-403.
[4]彭少华,李从荣,施菁玲,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观察.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1,24(6):350-352.
[5]穆新林,何礼贤,周昭彦.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下呼吸道感染的监测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