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β七叶皂甙钠; 脑梗死; c反应蛋白
本 研究 测定了β七叶皂甙钠 治疗 急性脑梗死前后血清c反应 蛋白(crp)浓度,对该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机制进行了探讨。
1 资料与 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3~2006年在我科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6例,随机 分为 常规治疗组和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44~76岁, 平均(57.9±10.6)岁。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24例,男14例,女10例,年龄44~78岁,平 均(57.6±10.9)岁。临床诊断均符合1995年全国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 i证实,入选病例均为发病后1周内的急性期患者,排除最近有感染史、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肿瘤以及手术外伤史等能 影响 血清crp的病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梗死灶体积及危险因 素(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相似,具有可比性(p>0.05) 。
1.2 给药方法 常规治疗组22例给予降纤、抗凝、脑细胞活化剂等治疗 ,不用扩张血管、抗血小板药物及活血化瘀药物,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24例在常规治疗基 础上加用β七叶皂甙钠(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0402132)15 mg+0.9%氯化钠2 50 ml静滴,1次/d,共10 d。
1.3 检测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晨8点抽取空腹静脉血3 ml,迅速离心分 离血清,并将血清置于-20℃保存待测,crp检测采用免疫放射比浊法测定,试剂盒由上海捷 门生物技术合作公司提供。
1.4 观察指标 观察治疗前后血清crp的改变,同时观察治疗前后血、 尿常规,肝、肾功能的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s表示,自身治疗前后比较采 用t检验。
目前 许多资料显示,炎症反应在急性脑缺血后继发性神经元损伤中起主要作用。与再 灌注有关的炎症反应促进了继发性脑损害的 发展 ,缺血和再灌注早期产生的粘附分子和细胞 因子构成了缺血性损伤向炎症损伤转变的基础。随后白细胞向缺血区聚集,导致微血管再闭 塞,引发“无再流"现象。这些白细胞也可产生蛋白水解酶、氧自由基和其他效应分子,这 些效应分子除直接损伤神经元外,还能损伤内皮细胞,导致继发性出血。动物实验表明,阻 断缺血后炎症级联反应,可使实验动物脑梗死体积缩小,促进神经功能恢复。crp是一种急 性时相蛋白,通常作为独特的炎性标记物来检测。 研究 表明[1],急性脑梗死患者c rp水 平增高,crp反映了与脑梗死病理有关的炎症,反映了脑缺血的程度。crp可以作为急性缺血 性卒中生存率的独立预报因素[2]。
β七叶皂甙钠是从中药娑罗子提取的三萜皂甙钠盐,广泛 应用 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脑 水肿及伴发的脑神经功能失调。本研究发现,β七叶皂甙钠能够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crp 浓度。其主要作用有[3]:①能显著改善氧自由基导致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②降 低no对神经组织的损伤作用;③具有糖皮质激素抗渗出、消水肿及抗组胺等炎性介质的作 用;④抑制细胞凋亡;⑤减少炎性因子tnfα、il1等的致炎作用。
本文结果显示,使用β七叶皂甙钠10 d后,β七叶皂甙钠治疗组的患者crp浓度降低 。说明β七叶皂甙钠起到了保护神经细胞,减轻缺血性损害的作用,为β七叶皂甙钠的 临床使用提供了更充分的 理论 依据,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重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