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喉癌 患者 痰痂 吸痰 护理
喉癌术后会导致呼吸困难,气管切开是解除梗阻的最有效方法,气管切开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咳嗽反射减弱,不能自己有效的清除痰液易导致痰痂的形成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因此,正确有效的对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我科针对15例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了痰痂的形成,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我科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15例,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47岁-78岁,平均年龄57.3±12.2。气管导管管腔直径7-9mm。
1.2 方法 对15例气管切开患者我们采用非定时吸痰技术吸痰。在每次吸痰前后向官腔内注入适量湿化液3ml-5ml。湿化液为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麋蛋白酶4000单位,以预防和控制痰痂的形成。
2 结果
15例气管切开患者中未发生痰痂形成24例。2例气管内痰痂形成,已及时处理,无1例因气管套管堵塞更换气管套管。
3 讨论
3.1 做好气道湿化有利于减少痰痂形成 由于气管切开使气管直接与外界相通,再加上呼吸运动易使气道内干燥形成痰痂。术后湿化气道,稀释痰液,刺激咳嗽,促进痰液移动,便于分泌物吸出或咳出,防止痰痂形成。
3.2 正确的吸痰操作有利于减少痰痂形成 吸痰质量的好坏也直接影响到痰痂的形成与否。在吸痰操作过程中仅吸出一些较为表浅的聚集在一起的痰液,而对管道周围可能已经附着粘集的痰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并未进行充分的冲洗吸引,结果给痰痂的形成提供了机会。掌握正确的吸痰技术是做气道护理的关键之一。
4 预防痰痂形成的护理措施
4.1 加强气道湿化 ①病室要保持空气新鲜,温度18℃-20℃,湿度50%-60%。常规在气管覆盖无菌生理盐水纱布2层,起到湿化纱布的作用,使气道粘膜湿润。可用超声雾化方法,雾化的温度在20-40℃,以预防感染和结痂堵塞套管。②正确判断吸痰时间,做到勤吸痰。③吸痰前采用无菌注射器抽吸湿化液(生理盐水100ml+庆大霉素8万单位+麋蛋白酶4000单位)3ml-5ml,将气道湿化液沿气管套管的管壁缓慢注入气道内,引起患者呛咳,然后迅速充分吸出痰液。
4.2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预防结痂的前提和基础。
(1)术后细致地观察呼吸道分泌物的痰液、性质、量、颜色变化,气管切口周围有无出血,有无结干痂,以免阻塞气道,引起窒息。
(2)喉癌患者手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由于术后患者主动抑制咳嗽及疼痛,痰液量多,不能自动咳出,如果不及时吸痰,也可造成气管阻塞,给予有效、正确的吸痰,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是做好气管护理的关键。
(3)清除下呼吸道分泌物选择一次性吸痰管,插入套管12~14cm,一边轻轻旋转,边退边吸,持续时间不超过10s,退到痰液粘稠时稍停片刻,切忌上下抽动,压力过大,以免损伤气道粘膜,引起水肿出血,吸痰时间一般5min。
4.3规范吸痰操作程序,有效抑制痰痂的形成 掌握正确吸痰技术,规范吸痰操作技术。吸痰管硬度应适中,过软易被负压吸扁而影响吸引,过硬则易损伤黏膜。吸痰管的外径不应超过气管套管内径的1/2,吸痰管过粗会影响患者通气,过细则吸痰不畅。对分泌物粘稠者,忌长时间吸引,必要时,间隔3分钟以上再吸引,可重复2到3次。
4.4 增加患者的营养支持,加强患者的身心护理。
5 小结
气管切开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喉癌术后患者的治疗。由于气道护理质量好坏与痰痂形成程度有密切关系,只有充分认识气管切开患者痰痂形成的原因与危害性,并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痰痂形成的发生率,从而减少并发症和医疗费用支出,提高对喉癌术后患者的护理质量。
参 考 文 献
[1]薄巍巍.气管套管内结痰痂的原因及预防[j].实用护理学杂志.2006.16 (118) 28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