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mp脑炎 治疗
肺炎支原体(mp)是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及多脏器受损的主要病原之一,近年来,随着病原学变迁,mp已成为小儿呼吸道感染重要病原之一。其肺外并发症也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重视,而mp脑炎是mp所致神经系统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同时还可以引起呼吸道以外的多个系统受损,发病率近年有增高趋势,对儿童的健康构成了较大的威胁。现将我院收治的mp脑炎17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资料为我院收治的mp脑炎患儿17例。其中男9例,女8例,年龄13个月~14岁,平均8.5岁,起病形式以呼吸系统改变为首发病症就诊者9例,以神经系统病变起病者8例,就诊时间:病后3天内11例3天至1周5例,1周以上1例,病程16至73天,平均住院时间26.5天,
1.2临床表现:17例均有发热,体温37~38.5℃7例。>38.5℃10例头痛,呕吐14例。惊厥12例;精神,行为为异常8例,表现哭闹,打人,骂人,咬人等;意识障碍14例。包括嗜睡5例,烦躁2例,中至重度昏迷2例,颈强直10例克氏征,布氏征阳性5例,双下肢肌力1~2度2例。
1.3实验室检查:17例均进行血常规检查:1wbc(8.6~22.6)×109/l,9例以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为主。10例血清冷凝集试验阳性(滴度>1:64)血清mp~igm检测均为阳性。脑脊液检查17例,细胞数(15~220)×106/l蛋白104~900mg/l。糖,氯化物正常。脑电图检查12例。3例为爆发性阵棘波,尖波、棘慢一尖慢综合波。9冽以θ或δ节律为主的慢波。x线胸片检查17例。9例有肺炎或支气管炎改变。肝功能异常5例,尿红细胞(+),尿蛋白(+~++)1例。
1.4 mp脑炎诊断依据1有头痛、呕吐、抽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表现。2脑脊液蛋白>400mg/l,细胞数0~10×106/l(儿童)或超过0~20×106/l(婴儿)。3血清或脑脊液中mp-igm阳性。4脑电图有广泛的高波幅慢波改变。
2 结果
除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降温、止抽、降颅压、减轻脑水肿,对症处理,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外,17例均予红霉素30~50mg/kg,有6例同时应用了第三代头孢菌素治疗,2例丙种球蛋白的治疗,13例激素治疗,治愈14例,好转2例,死亡1例。
3 讨论
mp是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常见病因,可引起支原体、肺炎等一系列肺外临床表现,神经系统损害是mp感染最常见的肺外合并症,可表现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多发性神经根炎,小脑及脑干损伤,颅神经损害,外围神经病变,多肌炎等,其中以脑炎最常见,mp脑炎临床表现可先有呼吸系统的症状和体征,后渐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若以脑炎为首发症状者给诊断造成困难,必须做mp-igm检查以明确诊断。mp脑炎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认为mp与人体某些组织存在共同抗原感染后可形成相应组织的自身抗体,致多系统免疫损害,目前有三种理论:①病原直接侵犯中枢神经系统;②自身免疫反应;③神经毒素作用;我们认为,mp脑炎的治疗应早期、足量、全程,选择具有影响mp蛋白合成的抗生素,红霉素或阿奇霉素、地塞米松以抗炎,迅速改善中毒症状,并及时应用甘露醇控制脑水肿等对抗治疗,也可用胞磷胆碱、脑活素。mp脑炎的预后视发病年龄起病特点、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及治疗早晚有关,即年龄越小起病越早,表现越重,治疗越晚,预后越差。提醒我们临床医师,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
mp脑炎临床表现与病毒性脑炎相似,某院儿科报道的mp脑炎常见症状有发热、意识改变、惊厥发作、人格和行为改变、幻视、共济失调、失语、脑膜刺激征阳性等。1/3的患者csf异常,79%患者eeg异常,49%患者头颅mri异常,而头颅ct异常发现少。头颅mri主要表现为脑实质弥漫性异常、灰质水肿及白质损害等。
mp脑炎尚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由于缺乏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改变,诊断主要依靠实验室病原学检查。国内部分文献总结的诊断标准也可作为参考:①有神经系统损害表现;②病毒性脑炎样脑脊液改变;③脑电图示弥漫性或局限性慢波改变;④血清或脑脊液中mp-igm阳性或mp dna阳性;⑤病程中可以有呼吸道mp感染症状,并可同时伴有其他脏器损害;⑥除外病毒性脑炎等其他cns感染。病原学是诊断的主要条件。国内外文献报道均把血清特异性抗体作为mp感染最常用的实验室依据。mp感染后约1~2周产生igm抗体,igm为大分子物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因此csf中检出率低。加利福尼亚脑病治疗中心统计的111例患者中血mp-igm阳性的占85%,igg在恢复期显著升高占12%,csf mp-igm阳性仅1例。pcr技术可以早期快速发现病原,但目前在我国仅限于实验研究。
mp脑炎的治疗。根据发病机制,临床治疗包括清除mp治疗和免疫抑制治疗。清除mp治疗:大环内酯类是小儿mp感染的首选抗生素,尤其是克拉霉素、阿齐霉素等新型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mp有高度的敏感性。红霉素和阿齐霉素也是国内外各治疗中心一致选用的抗mp治疗的有效抗生素。免疫抑制治疗:在mp脑炎的发病机制中免疫机制介导的损害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共识。国内外也有成功应用大剂量丙球和激素治疗mp脑炎的报道。本文中的病例2脑损害发生在急性mp感染1个月后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也证实了mp感染的免疫机制。因此当mri显示中枢广泛损害,尤其是白质多发损害时要考虑到免疫抑制治疗。
综上所述,mp脑炎在mp肺外感染中比较多见,临床经过相对严重。诊断依靠血清特异性病原抗体检查,csf改变与病毒性脑炎相似,头颅mri有助于了解病变严重程度和性质。需要与病毒性脑膜炎、治疗后化脓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鉴别。治疗根据临床表现判断是mp直接损害或是免疫损害而选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和/或免疫抑制治疗。预后一般较好。
参 考 文 献
[1]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04-1205.
[2]王慕逖.儿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78.
[3]陈志敏.儿童肺炎支原体感染诊治研究进展[j].临床儿科杂志,2008,26(7):562-565.
[4]袁壮,薛辛东.儿科急重症与疑难病例诊治评述[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259.
[5]李公利,陈名武,闫会丽,等. 肺炎支原体脑炎36例[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9) :1328-1329.
[6]陈建芳,徐亮.支原体脑炎27例临床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24(5):763-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