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过了解医院成分血用血量、abo血型用血频率及主要用血病种等现状,得出结论:红细胞、血浆用量绝对值呈下降趋势,血小板、冷沉淀的用量则呈上升趋势,临床用血更趋科学合理。
【关键词】临床用血 统计分析 成分血 abo血型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在缓解贫血症状和抢救病人生命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为全面了解医院输血现状和用血趋势,进一步协调临床科学、安全、合理用血,本文对医院2007-2010年的临床用血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医院用血及血站发血原始记录。
1.2 医院辖区abo血型概率 随机抽取医院辖区内男性856名,女性812名,年龄在1-72岁的健康人员,进行血型鉴定,其概率为:o型37.2%a型32.1%b型23.1%ab型7.6%。
1.3 血制品的单位定义 将200ml全血定义为1个单位(u)全血,从200ml全血中提取的各种血液成分分别定义为1个单位成分血。成分包括:红细胞、血浆、血小板、冷沉淀等。
1.4 统计学处理 x2检验。
2 结果(略)
3 讨论
3.1 医院临床用红细胞中a、b、o、ab血型所占比例o型>a型>b型>ab型,与医院辖区人群血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x2=2.74,p>0.05)[1]。医院用血并不存在偏型。造成o型血用血紧张的主要原因是中心血站库存血液型别比率与医院用血型别比率不适配而常常减量配发所致。建议中心血站注意收集辖区内abo血型用血频率,合理采集相应血液,避免供血不足或偏型采集而致报废。
3.2 血浆用量逐年呈相对下降趋势,各年度间4种血型分布有显著性差异,其原因,一是临床医生对输血指征把握得当,做到可输可不输的尽量不输;二是近年来,永州市其他医院血浆用量明显增加而导致血站库存量减少,致使医院适输申请不能满足,也使血浆用量下降;三是血库工作人员的适度干预,使大剂量高密度的申请明显减少,从而也使血浆用量下降。
3.3 随着医院医疗整体水平的提高和临床医师对血小板在救治病人方面作用的认识,血小板用量逐年增加,各年度间abo分布有显著性差异。但据输血小板的病例分析,适输病人近7成在第一次输注时没有达到标准治疗量,往往明显偏低。可以预见,医院在日后的医疗活动中,血小板的使用率和使用量会有一个大的增长幅度。因此,在无偿献血的基础上,应大力宣传无偿成分献血,成立无偿成分血献血队伍,加大机采血小板的采集力度,以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3.4 4年来rh(d)阴性只有7例,占总输血人次的万分之六。虽然数量少,但由于是稀有血型,一旦需要,很难及时找到供者,因此,临床医生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对有潜在输血指征的病人,应提前做血型鉴定,若为rh(d)阴性血型[2],应报血库备案,以便知会中心血站调配待用。
3.5 三种成分血用量列前十位的病种 见表1。
表1 三种成分血用量列前十位的病种
3.6 与现代输血相比,临床输血也存在某些误区。成分血使用还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①没有很好的掌握输血指征。②变相输全血。③输人情血和营养性输血。
3.7 完善机制和软硬件建设是搞好输血工作和科学用血的保证。近年来,随着输血的法制化管理,医院对临床用血加大了管理力度,2007年8月医院在检验科设立了相对独立的血库,配备了3名检验师,1名护师及1名兼职主任,添置了溶浆箱、血小板保存箱、封口机等仪器设备。在积极配合医院义务献血,合理调配血液储存,参与临床科学用血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3.8 要把科学用血和节约用血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管理:①领导重视,将科学用血和节约用血纳入医生考核指标,从形式上提高血液的利用率。②将科学用血、节约用血作为临床医生继续教育必备内容,更新临床医生的输血观念。③要大力宣传健康用血和安全用血的理念。④血库工作者在推进科学用血方面,应改变工作方式,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要通过多方互动,形成科学的用血氛围,使有限的血液资源发挥出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 考 文 献
[1]李永福.韶关地区2006-2007年临床用血abo血型分布分析[j].现代医院,2007,7(5):116.
[2]叶应妩,王毓三,申子瑜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246-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