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观察比较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109例有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52例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a组),57例采用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b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和并发症。结果:a组术后平均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较b组短,a组疼痛情况较b足轻。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患者痛苦小等优点,是临床工作中可靠的手术方法之一。
【关键词】 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手术时间;并发症
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病,在我国的发生率约占4.42%[1],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发病率仍在不断提高。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成为一种成熟的手术方式,成为胆囊切除术的主要术式之一[2]。
我们将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术后并发症进行了观察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所观察患者为在我院2007年5月~2011年4月间住院的具有胆囊切除术手术指征的胆囊结石患者,共109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52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38例,年龄38~67岁,平均(51.5±8.6)岁,采用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b组57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42例,年龄36~67岁,平均(51.6±9.4)岁,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oc)。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方面进行统计学分析,无显著差异,两组具有可比性。
1.2 患者选择 所有患者均经超声诊断为胆囊结石,排除胆管结石及肝内胆管结石。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行常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常规术前准备。均在全麻下手术治疗。a组:二氧化碳气腹压维持在12~14 mmhg。采用三孔法,脐部置观察孔,另外于剑突下及右侧约腋前线位置作操作孔2个。常规暴露胆囊、胆囊壶腹与胆囊管交界部,解剖胆囊三角,暴露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钛夹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并予以切断。取出胆囊。缝合切口 。b组:右上腹经腹直肌切口入腹,顺逆结合法将胆囊切除,处理胆囊床,腹腔冲洗,放置引流管,检查无误后逐层关腹。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创面疼痛情况及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 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情况详见表1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间的数据均有统计学差异,a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平均术后住院时间均小于b组。a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较b组轻。
2.2 术后疼痛情况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3]进行评分比较,详见表1
2.3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详见表2

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随着技术的进一步成熟,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并不高于开腹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在临床中手术例数有超过开腹胆囊切除术的趋势。传统手术通过腹部切口进行,通常取右肋下切口进腹,可能损伤腹壁肌肉、血管及神经,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只在腹壁穿刺置入相关器械,通过内镜在手术区操作,手术创伤小,在熟练操作的基础上手术时间较开腹手术缩短[4],且术后住院天数明显缩短,患者术后恢复较快。但其也存在手术器械操控灵活性差、无法进行手工探查等缺点。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穿刺时有误伤腹中脏器的危险,存在与二氧化碳气腹相关并发症的可能,如:皮下气肿、气体栓塞等。而开腹手术由于切口较大,因此又存在容易引发切口疝、切口裂开等切口相关性并发症的可能。
总的来说,两种手术方法各有利弊。无论我们选择何种手术方法,都应遵循术前充分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操作,了解相应手术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手术的过程中才能得心应手,较少意外发生,提高医疗质量。而医师在选择手术方案时则应充分考虑患者情况、自身水平及医疗条件等多方面因素,选择最安全可靠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祝学光,张圣道,黄志强,等.我国胆石病十年来的变迁[j].中华外科学杂志,1995,33(11):652-658.
[2] 曹月敏.腹腔镜外科学[m].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76-182.
[3] melzack r .the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major properties and scoring methods[j]. pain, 1975 ,1(3):277.
[4] 王和曹,余鹏.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急性胆囊炎46例分析[j].肝胆胰外科杂志,2009,21(1):7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