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术后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作者:王淑元 作者单位:天津市环湖医院十四病区,天津
【关键词】 颅咽管瘤;并发症;护理
颅咽管瘤是先天性良性肿瘤,因肿瘤生长在鞍部而常出现类似垂体瘤的局灶症状[1],临床表现为颅内压升高、视力视野障碍、垂体功能低下、下丘脑损害等。手术治疗是首选,但术后患者病情多变,可出现尿崩症、体温失调、下丘脑损害及垂体功能减退等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术后病情观察是否严密,护理措施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我科2005年9月至2008年8月行颅咽管瘤手术48例并进行了精心的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其中男26例,女22例。颅内压增高症状:头痛、恶心呕吐25例;下丘脑一垂体等神经内分泌症状:生长发育迟缓26例,性功能障碍2例,体温失调及尿崩各2例;视神经受压症状:视力障碍、视野缺损38例。
2 方法与结果
48例颅咽管瘤手术全切42例,次全切6例。发现并发症有:尿崩症45例,电解质紊乱38例,术后上消化道出血5例,意识障碍 3例,出现发热(体温大于38.5 ℃)12例,脑血肿、脑水肿3例,癫痫发作6例,出现精神症状2例,垂体功能低下2例。在我们认真仔细的观察下,及时发现并发症,通知医生及时处理,病人均康复出院。
3 护理
3.1 术前护理
严密观察病人的意识瞳孔变化、临床表现以及视力视野,防止颅内压增高。颅咽管瘤常因侵犯视上核、室旁核、下视丘-垂体束或垂体后叶导致多尿,常是引起术后水、电解质紊乱的原因[2]。术前3 d应记录出入量便于与术后进行对照,为病人的治疗提供依据。患者需要定期检查水电解质,及时纠正由于尿崩、禁食等造成的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以免影响手术前的准备。对于有垂体功能低下的患者,术前给予地塞米松片及甲状腺素片口服,待垂体低功能改善后再行手术治疗。术前向病人详细交待术前所作的各项准备及术后注意事项,消除他们的顾虑和担忧,取得信任和理解,积极配合手术治疗。
3.2 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
3.2.1 尿崩症的护理 尿崩症为手术中损伤垂体柄所致。准确记录24 h内液体出入量,记录每小时尿量、尿比重,测量尿量时应使用硬性容器。严密观察有无脱水指征并适当补液。
3.2.2 电解质紊乱的护理 术后电解质紊乱常见有低钾、高钠、高氯、低钠、低氯。术后每12~24 h抽血查电解质,根据化验结果随时补充。密切观察电解质紊乱的临床表现,如低钾时,患者表现为精神萎靡、四肢无力、腹胀等。控制水和电解质紊乱是术后的关键。
3.2.3 上消化道出血 因下丘脑损伤或大量激素的使用,患者术后常发生消化道出血,可有黑便、呕血或胃管内抽出咖啡色液体[3]。因此,术后应严密观察患者血压、脉搏及大便颜色,留置胃管者,观察抽吸胃液的颜色。
3.2.4 意识障碍 主要是丘脑下部受损或颅内压增高引起,术后密切观察神志、瞳孔变化,观察患者有无恶心、呕吐及伤口张力增高等症状,保持头部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和量。
3.2.5 脑血肿、脑水肿 由于手术原因造成颅内血肿时,意识变化由清醒一朦胧一浅昏迷一昏迷,早期有剧烈头痛,严重者可出现双侧瞳孔不等大。原发性脑水肿是由于手术创伤造成,水肿高峰应为手术后2~3 d,维持1周左右。无论是颅内血肿、脑水肿都会出现剧烈头痛、嗜睡、神志淡漠、迟钝、呕吐等高颅压表现。
3.2.6 术后癫痫的护理 为预防发生癫痫,术前3 d及术后常规应用抗癫痫药物。术后发生癫痫者立即去枕平卧,氧气吸入,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应用药物。加强安全防护,防止舌咬伤及坠床。
3.2.7 精神症状的护理 患者术后出现精神症状多较急。术后2~5 d起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感知障碍、思维障碍、行为障碍和情感障碍。对这类患者除给予奋乃静、硝基安定治疗外,应及时给予心理护理,开导患者,减轻患者的思想顾虑,一般症状多在3~5 d内消失。一旦发生精神障碍,给予适当的心理治疗,结合镇静剂及抗精神病等药物,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孙 培,冯卫红,刘永良.颅咽管瘤的围手术期护理[j].中华医学丛刊,2004,4(8):31.
[2] 吴 静,田 丰,鲜继淑.颅咽管瘤术后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的护理[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8,17(4):278.
[3] 苏仁芳,王 娟.颅咽管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4):328-929.
[4] 闰淑英,王丽萍,乔丽琴.颅咽管瘤围手术期的观察及护理[j].华北国防医药,2003,l5(2):128.
(声明:本站文章仅给需要的医务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参考。翰林医学论文网免费提供。部分资源由工作人员网上搜索整理而成,如果您发现有哪部分资料侵害了您的版权,请速与我们后台工作人员联系,我们将即时删除。客服qq:88970242.后台工作qq:928333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