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总结2例脑出血术后行气管切开并发套管移位的护理和抢救经验。气管切开早期并发套管移位后先行经口气管插管,以及与ent医生配和抢救。另外新材料加长型气切套管的利用,特别是对于肥胖、脖子粗短、脑外科术后病人能有效的减少该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气管切开;套管移位;护理
气管切开是临床抢救和解除呼吸道梗阻的重要措施之一[1],气管切开术后可发生大量的并发症,其中术后套管移位属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部分病人可因发现和抢救不及时而丧失生命[2]。现对我院2008年4月—2008年9月发生的2例脑出血术后气管切开并发套管移位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现将抢救和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病例介绍
[例1] 病人,男,46岁,因突发头痛左侧肢体无力致意识不清于4月27日入院,当日行颅内血种清除加去骨瓣减压术+气切术,病人术后第3天08:55呼吸机报警提示:潮气量低,吸痰管插入有阻力,立即通知医生。09:10~09:30医生与呼吸师多次行更换气切套管后,气道阻力仍高,潮气量低,此时病人指脉搏氧饱和度为98%,在更换气切套管之间予以皮囊经口鼻加压面罩给氧,09:35经口行气管插管未成功,09:39准备行气切口气管插管,此时病人指脉搏氧饱和度为72%,心率19/min,为室性自主心律,血压测不到,病人口唇发绀,颈动脉不能触及,立即行cpr,09:45经气切口气管插管成功,呼吸机支持,心率46/min,为交界性心律,血压82/43 mmhg(1 mmhg=0.133 kpa),指脉搏未测出,09:50心率0/min,继续cpr,最后病人因抢救无效死亡。
[例2] 病人,女,66岁,因如厕时突发头痛伴恶心呕吐并很快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于9月8日入院,急诊行脑中动脉瘤夹闭加侧脑室引流术,术后入我科icu监护,术后4 d行气管切开术并予呼吸机支持,气管切开术后2 d 17:00突发呼吸机低潮气量、高气道压报警。听诊双肺呼吸音低,吸痰管不能插入,血压98/41 mmhg,心率83/min,呼吸30/min,指脉搏氧饱和度为98%,立即通知医生,万汶500 ml加压输液,17:02医生到场,ent紧急会诊,17:04指脉搏氧饱和度69%,心率86/min,经气切套管加压面罩给氧,因阻力大立即经口鼻皮囊面罩加压给氧,17:06指脉搏氧饱和度为上升至100%,ent医生会诊建议更换气切套管,并在更换前经口气管插管保护气道,17:08与icu医生成功置入7号气插套管,同时拔除原气切导管,予以呼吸机支持。17:15ent医生逐层分离肌肉组织,置入7号气切套管,固定并充气囊,接呼吸机,呼吸机提示低潮气量,改皮囊加压阻力大,立即改气插导管接呼吸机支持,呼吸机提示潮气量正常,血压139/86 mmhg,指脉搏氧饱和度为100%。17:25 ent主任会诊,因病人体型偏胖,颈部粗短加之正处于脑部水肿期,建议改用加长型气切套管并于现场指导, 将7号加长型气切套管以最长深度置入,妥善固定后接呼吸机支持,潮气量提示500 ml,吸痰管插入顺畅,听诊双肺呼吸音对称,胸部可见起伏。同时暂时保留气管插管,以防止气切套管发生再次移位堵塞。17:33生命体征显示:血压110/50 mmhg,心率92/min,指脉搏氧饱和度98%,稳定家属情绪,继续严密观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病人生命体征稳定,gcs评分上升,仍在继续治疗中。
2 急救体会
2.1 环境准备
对于有气切病人,床边应准备呼吸皮囊及连接管,保证有吸氧和负压装置和吸痰管,每班常规检查呼吸皮囊功能;床边备气切包和气切套管。
2.2 心理护理
病人的突然间病情变化,会令家属措手不及,缺乏心理准备,稳定病人家属情绪,做好解释安慰工作,对抢救的顺利进行提供帮助, 并为抢救争取时间。
2.3 专人护理
气切后套管通畅与否为治疗的关键。护理人员不仅要掌握气管切开后的常规护理、并发症的观察, 且要掌握气管切开病人的意外情况及处理, 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故应有专人护理[3]。
2.4 加强管道宣教与管理
气切套管为本科室规定的重要管道之一,均用红色布胶粘贴提示,且需双手约束(经家属和病人同意),每小时评估约束具使用情况和导管深度,特别是在翻身叩背后要特别注意导管深度及呼吸情况,对于呼吸机的报警要有高度重视并及时联系呼吸治疗师。
2.5 特殊物品的准备
加长型气切套管作为科室和病人床边的特殊用物,特别是对肥胖,脖子粗短,脑外科术后水肿期病人为必备物品。
2.6 病例分析
2.6.1 术后发生脱管移位方式
①气管套管完全脱出体外;②进入气管前间隙,气管套管下口脱出气管进入气管前软组织;③不完全性脱管,气管套管下口骑跨于气管前壁。发生脱管的原因:①气管套管偏短,大小不合适;②气管切口过大、过低;③颈部肿胀消退后颈部缚带相对较松,套管固定不牢;④病人体型肥胖,颈部粗而短或发生颈部皮下气肿;⑤术中头部过度后仰,气管切开口位置易偏低,当头位恢复正常时,切口向下缩回胸骨后面致脱管;⑥原发疾病为甲状腺肿瘤、颈部肿瘤病人易致气管移位或变形;⑦气管前壁坏死(感染、大剂量激素、气管套管气囊充气过多或过久等);⑧术后病人体位变动(翻身不留意,头部活动幅度过大,躁动,呛咳),更换内套管用力不当,连接呼吸机时套管受到呼吸机输气管牵拉;⑨带气囊套管安放气囊时位置偏高,气囊位于气管环造口外,充气后致脱管移位[4]。
2.6.2 气管切开晚期
由于气道已形成窦道,若套管移位,用血管钳分离原气切口后,可使气切套管再次插入,而气管切开早期气道尚未形成窦道,若在此期发生套管移位,它的危险性极大。因此,气管切开前先行气管插管, 加之与ent医生配合抢救,将大大提高抢救成功率。另外,对于肥胖、脖子粗短、脑外科术后水肿高峰期病人气管切开时,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普通型和加长型气切套管。
3 小结
气管切开是抢救病人的重要措施,icu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病人呼吸情况,要高度警惕呼吸机报警,保持气道通畅。同时要了解掌握气管切开病人的意外情况及处理,以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秀珍.气管切开护理研究进展[j].医学理论与实践,2008,21(6): 657658.
[2]张帆, 陆兴. 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脱管的原因及防治[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 2006, 20(21):996997.
[3]胡艳霞. 气管切开病人意外情况的观察及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08,3(15):166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