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检测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探讨p73蛋白的表达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胃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并与30例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进行比较。结果: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白表达率为21%;高分化胃癌与低分化胃癌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率分别为55.5%、68.8%,呈递增性高表达。经统计学分析得出癌旁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p73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p73蛋白异常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预后的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关键词】 胃癌;癌旁组织;免疫组织化学;p73蛋白表达
p73蛋白是在1997年发现的和p53具有十分相似的结构和功能的新基因,属于p53家族的成员,随后的研究认为p73基因在肿瘤的发生中的作用机制可能是:p73基因编码区发生碱基突变[1]; p73基因的杂合性缺失[2]; p73基因异常表达[3];p73基因甲基化[4]。近来的系列研究证实了该基因的存在,研究表明p73在肿瘤的发生、发展、预后等方面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73蛋白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情况,探讨p73蛋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1.1.1 标本 本研究中所有标本均来源于荆州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001年至2006年6月存档蜡块。胃癌50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9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7.8岁。临床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腺癌18例,低分化腺癌32例:有淋巴结转移者14例,无转移者36例。获取癌旁正常组织30例,作为对照。所有标本均经10%福尔马林液固定,常规石蜡包埋,制备厚4μm切片。
1.1.2 主要试剂 兔抗人p73多克隆抗体及sp试剂盒购自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1.2 方法 每例选取1~3张4μm厚的切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73蛋白的表达,染色步骤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结果判断标准:p73以细胞浆内出现棕黄色颗粒呈阳性(dab色源)。每张切片随机选择5个高倍视野(×400),每个视野计数100个细胞,阳性细胞数<10%为阴性(),11%~24%为弱阳性(±);≥25%为阳性();>50%为强阳性()。用已知的阳性切片作为阳性对照。
1.3 统计方法 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p73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的表达 在癌旁正常组织中p73蛋白的表达率为21%(7/30),主要着色部位在胞浆(见第92页彩色图版ⅶ之图1),按制定标准为弱阳性;在胃癌组织中p73蛋白表达率为64.%(32/50),其中高分化胃癌组织中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55.5%(10/18);低分化腺癌组织中p7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68.8%(22/32),主要着色部位在胞浆(见第92页彩色图版ⅶ之图2、3)。经表1 p73蛋白在胃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
统计学分析得出癌旁正常组织与胃癌组织之间p73蛋白的阳性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高分化胃癌与低分化胃癌组织之间p73蛋白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2.2 p73蛋白表达与胃癌的生物学特征 本研究结果表明p73蛋白的阳性表达与癌旁正常组织有关系,与病人的年龄、肿瘤的大小、分化程度无明显差异,但随着肿瘤的恶性程度增高而呈递增性增高。
3 讨 论
p73基因是新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定位于1p36、33[5],它由13个外显示和12个内盒子组成具有7个同源异构体。在结构与功能上与p53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具有相似的生物学行为。均可通过转录激活p21基因来实现抑制细胞生长,促进细胞凋亡的功能[6]。
据有关文献报道[7]p73的表达在前列腺癌、膀胱癌、神经母细胞瘤等恶性肿瘤组织中此基因频繁丢失、突变。而在肝癌、胃癌等恶性肿瘤中很少突变,表达率低[8,9]提示p73蛋白可能具有组织特异性,但尚无定论。minjukang等人[10]的研究表明突变的p73在胃癌组织中呈高表达,提示p73基因与癌变的过程有关。本研究结果显示p73蛋白在胃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p<0.01),由此提示p73蛋白基因高表达可能是胃癌发生的热点基因变化,在胃癌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p73蛋白在高分化胃癌与低分化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虽无统计学差异,但仍提示p73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
我们检测到的胃癌组织中p73蛋白阳性表达率(64.%)与以前的报告虽有差异,但究其原因可能与病例的多少或研究方法不同有关。其机制尚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发现p73蛋白表达在胃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与胃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相关性,提示p73蛋白可作为胃癌早期诊断,判断恶性程度、预后的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参考文献】
[1]yoshikaws h,nagss hima m,khan ma,et al.muttional analysis of p73 and p53 in human cancer cell lines[j].oncogene,1999,18(22):34153421.
[2]shan l, yang q, nakamura m, et al.frequent loss of hateroiygosity at lp36.3 and p73sbnormality in parathyroid adenomas[j]. mod pathol,2001,14(4):273278.
[3]yokomizo a,mai m,tindall dj,et al.orerexpression of the wild type p73 gene in human bladder cancer[j].oncogene,1999,18(8):16291633.
[4]buesoramos c,xu y,mc donnell ti,et al.protein expression of a triad of frequently methylated genes,p73p57kip2,and p15,has.prognostic value in adult lymphocytic leukemia independently of its methylation status[j]. clin oncol,2005,23(17):39323939.
[5] e pilozzi,c talenico,a platt,et al.p73gene mutations in gastric adenocarcinomas[j].mol pathol,2003,56:6062.
[6]diclm an s.possible cause found for lyme arthritis[j].seince,1998,281:631632.
[7]lakada n,ozzki t,lchimiya s,et al.ldentification of a transactirition actirity in the cooh terminal regon of p73 which is impaired in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mutants found in haman neutoblastomas[j].cancer res,1999,59(12):2810.
[8]mihara m, nimura y, lchimiya s, et al.absence of mutation of the p73 gene localized at chromosome lp36.3 in hepatocellular carcimama[j].br j cencer,1999,79(1):164.
[9]tannapfel a,schmelzer s, benicke m,et al.expression of the p53 homologues p53 and p73 in multiple simultaneous gastric cancer[j].j pathol,2001,195(2):163170.
[10]minju kang, bumjoon park loss of lmprinting and elevated expression of wild type p73in human gastric adenocarcionma[j].clin cancer res,2000,6:1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