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先天性膈疝;围手术期;护理
2007年1月 ~ 2008年4月我院共收治新生儿先天性膈疝8例,男3例,女5例,年龄1~28天,均行先天性膈疝修补术,经精心护理[1],10~14天痊愈出院,效果满意,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术前护理
1.1 心理护理 向患儿家属详细介绍疾病的有关知识和治疗的必要性、转归和预后。并说明手术的大致过程,术后可能发生的情况,解除患儿家长的心理压力,增加对患儿疾病治疗的信心,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与护理,使患儿早日康复。
1.2 加强呼吸道管理 采用面罩吸氧,及时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用抗生素控制呼吸道炎症,同时应用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氧情况。
1.3 消化道准备 入院后即对患儿禁食、平卧位、头偏向一侧,以免因呕吐而引起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保留胃管,减少肺受压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又减少了胃肠内液体潴留,从而降低胃肠道的压力,有利于术后及早恢复胃肠功能。
1.4 协助完善相关检查 血、尿、大便、胸片等,术前备皮、备血。
1.5 营养支持 应严格遵医嘱匀速补液,防止输液速度过快或液体量过多增加心脏负担,对一般情况较差、营养不良的患儿,可予静脉营养,改善患儿的营养状况,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提高患儿对手术的耐受力。
2 术后护理
2.1 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儿生命体征的变化,应用心电监护监测心率、呼吸、血氧情况。
2.2 注意保暖 小儿的体温调节不敏感,易受外界环境影响,术后保温十分重要,最好置于暖箱,箱温28~30度,相对湿度60%左右。
2.3 体位护理 全麻术后去枕平卧6 h,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口腔分泌物流出,以防止呕吐引起窒息。
2.4 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麻醉清醒后取半卧位,使膈疝下降,利于肺复张,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吸氧。维持有效循环和水电解质平衡,补充液体,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
2.5 抗生素的应用及静脉补液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控制肺部炎症。准确计算输液量,防止输液过量,注意输液速度,防止输液过快,必要时应用输液泵24 h内均匀泵入。
2.6 保持各引流管通畅并妥善固定 术后留置管道较多,应妥善固定。在管道上用彩笔做好标记,可及时发现管道是否脱出,防止患儿哭闹时抓脱切口敷料及各种留置管道,必要时约束患儿四肢。胃肠减压每一小时抽吸一次,避免负压过大,损伤胃粘膜,记录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胸腔闭式引流,早期每30分钟挤压一次,观察玻璃管水柱的波动情况,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搬动患儿或更换引流瓶时,应双重关闭引流管,以防空气进入,严格无菌操作,防止逆行感染。
2.7 预防并发症 预防肺部感染,保持病室清洁,空气清新,定时通风,控制探视人数,操作时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避免发生交叉感染。预防褥疮,定时翻身,保持床单清洁、干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