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疫情,指导麻疹预防控制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最高9.81/10万,1998年最低0.5/10万,无死亡病例。1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麻疹流行状态为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3~6月高发。结论 应加强麻疹基础免疫和强化免疫,提高接种质量,适时在目标人群中开展强化免疫,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整个人群免疫水平。
【关键词】 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由于麻疹是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道传染病,近几年麻疹疫情有所回升,为了解鹤壁市麻疹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进一步控制和消除麻疹,现对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来源于鹤壁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997~2006年疫情网络直报系统,人口资料来源于鹤壁市统计局。
1.2 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利用excel2000进行数据统计处理。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1997~2006年共发生麻疹468例,年均发病率为3.33/10万,2000年最高9.81/10万,1998年最低0.5/10万,麻疹发病呈高度散发与局部爆发并存。无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全市三区两县均有麻疹病例发生,其中山城区发病率最高(1.00/10万),淇滨区最低(0.33/万)。
2.3 季节分布
全年各月均有麻疹病例发生,3~6月为发病高峰,发生341例,占总发病数的73%,从3月份起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增多,4月份发病最多142例,占总发病数的31%。
2.4 人群分布
10岁年龄组发病407例,占总发病数的86.97%,其中10岁发病最高占12.40%,其次是0岁组与1岁组分别为9.62%与9.83%。麻疹发病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男﹕女为1.33﹕1。发病人群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77.56%。
2.5 免疫状况
在468例麻疹病例中,有麻疹疫苗接种史者274例,占58.74%,免疫史不详115例,占24.66%。未免疫者79例。
3 讨论
从监测结果看,近几年麻疹疫情有回升趋势。麻疹是疫苗可防可控传染病,说明我们的麻疹防制工作还存在薄弱环节,使麻疹局部爆发时有发生,麻疹疫苗基础免疫与强化免疫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山城区流动人口最多,麻疹疫情最重,加强流动人口管理,消除流动人口中的免疫空白,提高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是消除麻疹的重要措施。
鹤壁市1997~2006年麻疹流行趋势显示,0岁组、1岁组和10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较大,0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大,说明当今的母亲仅少部分曾患过麻疹,多数母亲麻疹的免疫力来自接种麻疹疫苗,还有少数母亲可能接种麻疹疫苗也未能免疫成功或未接种麻疹疫苗,那么她们所生婴儿何来母传麻疹抗体,建议对育龄妇女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接种,提高母传抗体水平。1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大可能与现行的免疫程序有关,建议提高麻疹疫苗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避免漏种和迟种,提高初免成功率。10岁组人群的发病比例较大说明加强免疫还有待加强,以免随着时间的推移抗体下降,造成易感人群积累而引起麻疹爆发。建议每5~10年对40岁以下人群进行麻疹疫苗强化免疫,以减少大年龄组人群的发病。
【参考文献】
[1]李慧,张晓署,漆可发,等.麻疹发病与麻疹疫苗接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29~31.
[2]余文周,崔钢,于竞进.我国预防接种工作筹资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中国计划免疫,2006,12(1):64~67.
[3]孟巧玲.安阳市2001~2005年麻疹监测分析[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7,18(1):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