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分析刘完素治疗“情志病”方剂计量学指标特色,为当今情志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刘完素及其前代、后世医家的医论方药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文献学与方剂计量学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一系列方剂计量指标的对比分析,从中显示其“情志病”证治学术思想特点。[结果](1)清代治疗情志病方剂与宋代比较,在功效、药味、归经方面均有较强相关性(p<0.01);(2)3类治疗情志病方剂3种功效药物值fyi比较,刘完素清热泻下药使用高于唐代(p<0.05),与清代无差别(p>0.05),开窍化痰、健脾安神药物的使用,三者均无差别。[结论](1)刘完素以清热法治疗情志病的治法思想为清代医家所尊崇。(2)刘完素治疗“情志病”以心立论,亦关乎肺脾二经。(3)以“开窍化痰”、“健脾安神”治疗情志病乃宋以来证治思想的延续。
【关键词】 刘完素;情志病;方剂;文献计量学
情志病是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本文以方剂计量学研究方法对《宣明论方》中涉及情志病的方剂进行计量学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金·刘完素《宣明论方》(《刘完素医学全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以宋·《圣济总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8月第1版)、《增评柳选四家医案》(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年6月第1版)作为前后世对比方剂源。
1.2 处方选择标准
(1)纳入标准:a.以汤剂剂型开具的处方。b.直接以药物名称罗列的处方。(2)排除标准:a.非内服方剂。b.虽属汤剂但只写成方名称者。c.虽属汤剂但药物罗列不全、只写主要药物者。
1.3 分析方法
全部资料录入、分析与统计过程由excel表和spss13.0统计软件执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情志病方药性味、归经、功效统计
2.1.1 性味分析。
《宣明论方》中涉及治疗情志异常的方剂共44首,(情志病方剂的判断由主治中是否有《素问玄机原病式》火类及热类中所记载的涉及情志异常内容,诸如瞀、郁、惊、惑、悲、笑、谵、妄、躁扰、狂越、骂詈、惊骇、禁栗如丧神守等),全数收录。因唐代情志病方剂资料欠缺,故抽取宋代《圣济总录》中治疗情志病的方剂44首作为前代对比方剂源,清代《增评柳选四家医案》及《清代名医医案精华》中治疗情志病方剂34首作为后世对比方剂源。统计3类情志病方药四性及五味频次(xi,wi)、每方平均四性、五味频次(fxi,fwi),其中fxi=xi/zi,zi表示每类方剂总处方数。结果刘完素以使用寒性药物为主,其次为温性、平性。宋代、清代则以温平为主。对3类情志病方剂fxi值行相关分析(p<0.01),三者关系的密切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清代与刘完素(r=0.892),清代与宋代(r=0.879),刘完素与宋代(r=0.746)。
3类方剂均以使用苦、甘、辛味药物为主,不同之处在于刘完素与清代使用苦味药物最多(表19)。将fwi指标值行相关分析,三者之间均有相关性(p<0.01),其中清代与宋代最接近(r=0.999)。
2.1.2 归经分析。
统计3类方药归经频次(ji),并计算fji,结果刘完素使用归脾经药物最多,其次为肺、胃。宋代与清代均使用归心经药物为主,不同之处再于前者兼治肺、脾二经,后者兼治肺、肝二经。将上述资料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有相关性(p<0.05),清代与宋代最接近(r=0.6359),其次是与刘完素(r=0.6164),刘完素与宋代r=0.5842。
2.1.3 功效分析。
统计3类治疗情志病方剂中各药功能归类频数(gi),计算fgi并排序。结果显示,刘完素与清代医家以使用清热药为主,前者辅以补气、泻下,后者辅以化痰安神。宋代以补气安神为主。对3类治疗情志病方剂行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三者均有相关性(p<0.05)。相关系数排序为清代与宋代r=0.636,清代与刘完素r=0.616,刘完素与宋代r=0.584。
2.2 情志病方药其他相关指标统计
根据有关文献[12]及中医内科学七版教材将治疗情志病方剂治法分为清热泻下、开窍化痰、健脾安神。分别统计3类方剂使用对应功效药物的频次(yi)及平均每方用某药频次(fyi),fyi的计算公式同上,结果刘完素在清热泻下类药中重视大黄、黄芩的使用。对三类方剂源高频药物的统计结果也表明,刘完素对大黄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黄芩。
对每类功效药物fyi值行方差分析,如表1(表1 3类情志病方剂3种功效药物fyi值方差分析(略)与刘完素比较,*p<0.05)。所示,刘完素对清热泻下药的运用高于唐代(p<0.05),开窍化痰及健脾安神药之使用三者无差异。
3 讨论
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阐发《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时,大量地描述了异常的心身现象,扩大了心理病机的论述,发展了心理疾病的证治。他将《内经》火热病机扩展为57条,其中有19条涉及心理内容,且论述颇为详细。
本文计量学指标分析表明刘完素确以“火热论”指导了情志病的治疗。刘完素使用苦寒清热药最多,对3种治疗情志病功效药物的频率均值分析则显示刘完素清热泻下药使用高于唐代,与清代无差别;开窍化痰、健脾安神药物的使用,三者均无差别。这表明,刘完素治疗情志病的创新之处在于清热泻火药的使用,且以清热法治疗情志病被清代医家所继承。刘完素治疗情志病擅用大黄、黄芩对当代医家亦产生深远影响。对3类情志病方剂药物功效、归经、药味分别相关分析,均是清代与宋代最为接近。清代与刘完素仅在药性相关分析时聚为一类。由此推测,清代医家以清热法治疗情志病虽然与刘完素治法思想符合,但并非受刘完素影响最大。在化痰熄风、健脾安神等方面,清代医家更多地继承了宋代情志病证治理论,或至少要说清代在情志病的治疗上是兼容并蓄的。同时,刘完素治疗情志病归脾经药物最多,宋代与清代则为归心经。这是否与刘完素所倡“五志化火生热”,以心立论有悖?有待进一步分析。
【参考文献】
1]潘玲,曾倩,陈聪,等.论刘完素对情志病病机的新认识[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15(10):12751276
[2]饶媛.金元四大家对中医心理学的发展贡献集粹[j].中医药学刊,2002(20)1: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