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1986~2006年 中小学生常见病
学生常见病监测是掌握学生健康状况的重要方法之一。于1986~2006年通过对辽宁省北镇市中小学生进行健康监测,基本掌握了学生近视、沙眼、龋齿、肥胖等常见病的发生发展规律,为进一步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对象与方法
1986年以来,根据辽宁省中小学生健康监测方案(1985年),于每年6月份对辖区内山区、平原、洼区有代表性的小学、初中、高中共9所中小学校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检查。体检采用儿少卫生常规方法,检测专业技术人员保持稳定,检测诊断评价标准和误差控制按方案执行。检查结果每2年分析1次。
结果与分析
(表1) (1)视力低下:以人数统计,其中95%以上为近视眼。1995年以前变化不大,自1996年起有逐年上升趋势,虽然学校教学环境(包括采光、照明、课桌椅等)不断改善,但不足以完全控制学生近视的发生发展,随着学生课业学习负担的不断增加,学校对教学卫生、保护学生视力工作的淡化以及学生不良用眼习惯导致学生视力低下率不断上升。(2)沙眼:1986年学生患沙眼率尚处于较高水平。1986~1988年在北镇市中小学广泛开展了“驱蛔灭沙”工作,对患有沙眼的学生采用利福平眼药水按疗程进行点眼治疗,收效明显。到1988年沙眼患病率已下降为15.61%(u=6.54,p<0.01),以后一直持续在较低水平,并逐年有所下降,且患沙眼病程度也较轻。(3)龋齿:1986~1990年,恒牙龋患率处于较高水平。1990~1992年,全市开展了广泛的学生口腔卫生知识宣传教育,包括口腔卫生专业人员入校给学生讲课,教会学生正确刷牙方法,使用辽宁省卫生防疫站推荐的含氟牙膏(双氟牙膏)和保健牙刷刷牙,并组织小学生每天在学校集体刷牙1次,坚持1学年,培养小学生每天刷牙的习惯,使学生恒牙龋患率得到明显控制。1992年已由1990年的43.27%降至2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7.24,p<0.01)。而1994年以后,宣教与训练刷牙活动不再有组织地进行,含氟牙膏(双氟牙膏)也不再推行使用,龋患率又有上升趋势。(4)蛔虫症:蛔虫感染情况因客观原因未逐年检验。1986年蛔虫卵便检阳性率为52.11%(408/783)、1990年便检阳性率为50.77%(462/910),1994年便检阳性率为41.62%(497/1194),呈现逐年下降趋势(u=4.58,p<0.01),这与当时每年开展的学生集体药物驱蛔有关。(5)营养不良与肥胖:从1996年起,开展了学生营养状况评价工作。从表中可以看出,学生营养不良率各年度差异不大,而肥胖率逐年略有上升(u=5.28,p<0.01),提示应重视儿童少年肥胖的防控工作。表1 1986~2006年北镇市中小学生常见病监测结果
小 结
健康监测结果表明,学生视力低下率、肥胖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恒牙龋患率处于较高水平,应加强有效的防控工作。沙眼患病率和蛔虫感染率不断降低,显示监测期间学校开展的学生集体“驱蛔灭沙”工作成效明显;但肥胖率上升明显,高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1〕,应引起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