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地下饮用水 生状况
饮用地下水是农村居民饮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我国部分地区均存在着饮用地下水的安全问题。为了解湖北省武汉市农村地下饮用水的卫生学状况,于2007年8月~11月对武汉市新洲、黄陂、蔡甸、江夏、洪山5个远城区的农村地下饮用水进行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以武汉市新洲、黄陂、蔡甸、江夏、洪山5个远城区所辖1 986个行政村作为调查对象,覆盖率100%
1.2 采集方法 水样采集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1-2006)中《水样的采集与保存》执行。
1.3 检测指标与评价方法 检测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执行,评价标准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执行。检测指标按照《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小型集中式供水和分散式供水部分水质指标及限值》为主确定15项指标:菌落总数、色度、溶解性总固体、浑浊度、ph、铁、锰、氯化物、硫酸盐、总硬度、砷、氟化物、硝酸盐,增加总大肠菌群。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χ2检验等。
2 结 果
2.1 水样检测合格情况 经过检测,在所采集的1 945份水样中,合格份数为299份,合格率为15.37%。其中,蔡甸区合格份数为30,占15.00%;洪山区合格份数为0;黄陂区合格份数为39,占5.95%,江夏区合格份数为13,占3.77%;新洲区合格份数为216,占30.00%。经χ2检验,各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的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洲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合格率最低。
2.2 微生物指标检测(表1) 在所采集的1927份水样中,表1 不同地区地下饮用水细菌学指标检测结果注:*新洲区18件样品未做微生物指标检测。
共1 388份水样微生物学指标超过标准限值,超标率为72.03%。菌落总数超标1 103份,超标率为57.24%;总大肠菌群指标超过标准限值的有1 261份,超标率为65.44%,表明地下水可能存在粪便污染。经χ2检验,各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的微生物指标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洲区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微生物检出率最低,江夏区、洪山区、黄陂区地下水微生物指标超高率较高。
2.3 一般化学指标 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浑浊度超标306份,占15.73%;锰超标199份,占10.23%。另外,ph值、总硬度、铁、氯化物、色度、溶解性总固体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超标率<4%),未发现硫酸盐超标的样品。
2.4 毒理学指标 在所检的1 945份水样中,毒理学指标超过标准限值的为125份,超标率为6.43%。共2份水样砷超标,超标率为0.20%;氟化物超标水样份数为2份,超标率为0.08%;硝酸盐超过标准限值的为123份,超标率为6.32%。
3 讨 论
本次调查显示,武汉市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水质合格率仅为15.37%,水质状况较差。目前,各地报道的地下水水质合格情况不尽相同〔1,2〕。所监测的15项指标中,只有硫酸盐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其余指标均有超标现象。主要问题为微生物指标超标较为严重,是我市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的主要影响因素,此结果高于北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菌落总数超标率(水源水菌落总数超标率为20.6%)〔3〕。同时,水质中的毒理学指标超标情况呈现点状分布的特点,对这部分地下水建议立即封停,另择水源。调查中发现,部分井周围环境卫生状况较差,主要原因是在井周边30m内普遍有厕所、牛栏、猪圈及污水坑、垃圾等污染源,同时井水未过滤消毒的现象普遍存在,垃圾场周围地下水水质超标较为严重〔4〕。因此,应该加强对地下水水源的保护和维护。
为解决我市农村居民饮用地下水的安全问题,保障农民群众身体健康,针对本次调查结果,建议:生活饮用水必须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要求,对于超过国家标准的地下水,未经处理禁止直接饮用。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安全用水意识;加强地下水的选址指导工作,提高居民对水源的保护意识;加强水质监测工作力度,以确保农村居民饮水安全。
【参考文献】
1〕 刘波.北京市通州区地下水卫生学调查[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4,21(1):52-53.
〔2〕 佟延砷,吕玉芹,杨超.哈尔滨市洪灾区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及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1,17(6):539-540.
〔3〕 杨丽华,蒋黎娜,张雅婕,等.2001年北京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微生物污染检测结果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3,2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