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医疗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医院档案应紧跟时代潮流,在医院发展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医院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医院的诊断和临床治疗水平的提高,一方面靠医务工作者业务水平的提高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另一方面就是取决于临床及各类档案资料的收集与利用。文章阐述了如何加强档案的现代化管理,保证档案资源更好地为医疗、教学、科研、管理服务。
关键词: 医院;档案管理
医院承担着医、教、研等多重任务,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其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高学历、高科技人才的聚集地,也理所当然地最先受到现代信息波的冲击。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作为医院管理重要内容之一的档案管理工作,如何面对医院发展的新特点、新情况、新任务,寻找新途径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自觉地服务于医院的医、教、研工作是摆在医院档案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下面就这一问题谈一点笔者的体会。
1 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档案工作者素质
档案资源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对于院长的正确决策、医疗技术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医院的发展有着特殊作用;档案的规范化管理,能从根本上为医院现代化管理打下扎实基础[1]。而要使医院档案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得到充分利用,一方面要高度重视档案工作,增强档案意识,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另一方面医院每一个医务工作者要走出“档案管理是档案工作人员的事情,与自己没有关系”的误区,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是档案材料的主要形成者。
医院档案工作者是档案工作的管理者,全面管理医院档案,在档案管理中起着领导、决策、指导、监督的作用。档案工作者的管理能力和自身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到档案工作的发展,间接影响着医院的基础管理。虽然目前多数医院都配备了一定数量的专兼职档案工作者,但普遍缺乏专业知识,故要在档案工作者的继续教育上下工夫,树立档案教育是终生教育的观念,在不断提高档案工作者政治思想素质和道德素养的同时,加大对其业务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的培养,逐步形成一支懂电脑、会外语、善管理、肯钻研的现代知识型档案专业人才[2]。
2 改变工作模式,提高档案利用率
档案工作是一项服务性工作,其服务性要通过档案的利用率来实现。而目前有些医院档案工作者片面强调档案工作的保密性,从而造成服务对象仅限于院领导及职能科室,普通员工对档案室望而却步,极大地降低了档案的利用率,削弱了档案的传播功能。故新时期,档案工作者要改变“等、靠、要”的传统工作模式,打破“重管轻用”的陈旧管理方式,由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认真执行管理人员“三三制原则”,把1/3的时间用到临床一线,了解临床医护工作者的需要,使档案为医、教、研服务的口号落到实处。同时按照《档案法》的规定确认保密级别,正确处理好传播、利用和保密的关系,充分发挥档案的利用价值。
3 加快管理现代化,提高档案工作效益
档案工作本质上是一个基础的信息管理工作。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档案管理现代化已成为必然趋势。目前,最重要、最基本的现代化管理手段之一就是计算机管理。将档案信息按党群工作、行政管理、业务建设、科研教学、基本建设、仪器设备、财务会计等分门别类地输入计算机,建立电子文本文件的保管收藏体系。同时,利用计算机建立档案检索网络系统,让档案的实物馆藏与虚拟的电子馆藏共同发展,采用微缩、扫描、照相等技术将档案资料录入计算机,进行有效的深加工,系统地组成便于查找的信息库,以不提供实物的网上查询为手段,扩大档案的使用范围,在遵循档案保密条件的前提下,连接医院公共网络,实现资源共享,方便使用者及时、快捷查找、阅读、使用所需档案资料,为档案工作同行提供交流平台,提高档案的工作效益。
4 拓展档案服务领域,主动为医院可持续发展提供服务
档案是重要的信息资源,收集和归纳这些宝贵的信息资源,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开发和利用,以便更好地为医院中心工作服务[3]。为此我们要重视档案的开发和利用,拓展其服务领域,改革其服务方式。凡对医院持续发展有潜在价值和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的收集要将关口前移、提前介入,进行超前跟踪服务。如可利用医院已存档案编制《规章制度》、《奖惩条例》等服务于管理者;撰写《医疗服务质量保证方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反腐倡廉防范体系制度汇编》等提供于每一位医务工作者;开设“院容院貌、先进人物、荣誉奖励、发展历程”等为内容的档案陈列室宣传医院。只有不断拓展医院档案的服务领域,才能更好地为领导决策及医务人员、社会大众服务,才能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整个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推动医院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祥丽,卫明月.浅谈医院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国医院管理,2006;26(2):54.
2 陈福贵,张悦.对我院档案管理的现状分析与设想.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6;22(6):420-421.
3 张勇.医院档案管理务实全书.北京:天马出版公司,2004:18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