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调查
【关键词】 物质相关障碍;青少年;问卷调查
青少年正处于向成年转型阶段,他们在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许多行为和态度会伴随他们很长时间,甚至终生。研究表明大部分成瘾行为从青少年时期开始,一直延伸到成人,给青少年健康及社会造成危害[1]。为了解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的流行状况和变化趋势,为卫生、教育等部门制订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相关政策、策略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我们于2008年3至5月对石家庄市区及下辖郊区县(或县级市)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了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调查总体为石家庄市在校大、中学生和农村地区年龄10~24岁的在校学生。采用三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石家庄市区随机抽取全日制中学15所、4年制综合性大学2所,共17所学校3 817人。石家庄市下辖郊区县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分三层抽取学校,共抽取15所学校3 359人。全市共计7 176人。
1.2 方法 本次调查使用“全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由研究者和经过培训的专业人员担任调查员,在学校保健教师的配合下,组织学生以班级为单位进行无记名自填式问卷调查。问卷统一发放,统一回收,由学生独立完成。
1.3 指标定义 滥用药物是指因非医疗目的使用或过量使用成瘾性药物。本次调查主要是调查青少年镇静催眠药和毒品这两种成瘾性药物的滥用情况。滥用毒品:使用过毒品,包括冰毒、摇头丸、大麻、可卡因、海洛因、鸦片等违禁毒品;滥用镇静催眠药:指在没有获得医生同意的情况下,使用过安定等镇静催眠类药物。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状况 全市共调查7 176名学生,有效调查表6 862份,有效率95.6%,其中城乡比例为1.14∶1,男女比例为1∶1.17,城乡学生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454,p>0.05)。见表1。
2.2 滥用药物行为发生情况 石家庄青少年毒品滥用率为6.3%;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率8.1%;男生使用率均高于女生(χ2=19.50,p<0.01;χ2=15.65,p<0.01),地区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83,p>0.05;χ2=1.25,p>0.05)。见表2、3。
表1 石家庄不同地区和不同性别学生构成情况例
地区男女合计
城市1 6452 0033 648
农村1 5101 7043 214
合计3 1553 7076 862
表2 石家庄市青少年毒品滥用率
地区男调查
人数滥用
人数滥用率
(%)
女调查
人数滥用
人数滥用率
(%)合计调查
人数滥用
人数滥用率
(%)
城市1 645905.52 0181216.03 6632115.8
农村1 51015310.11 703694.13 2132226.9
合计3 1552437.73 7211905.16 8764336.3
表3 石家庄市青少年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率
地区男调查
人数滥用
人数滥用率
(%)
女调查
人数滥用
人数滥用率
(%)合计调查
人数滥用
人数滥用率
(%)
城市1 6431438.72 0161406.93 6592837.7
农村1 50715610.41 7041166.83 2112728.5
合计3 1502999.53 7202566.96 8705558.1
3 讨论
3.1 青少年药物滥用行为应引起高度重视 石家庄市青少年滥用毒品行为发生率6.3%,远远高于2005年的全国平均水平(1%);青少年滥用镇静催眠类药物行为发生率8.1%,高于2005年的全国平均水平(6.2%)[1]。根据资料自2005至2008年采取了多种干预措施,但可能是因为近年来学生学习就业压力逐渐增大,青少年毒品和镇静催眠类药物滥用率均在增长,所以我们必须抓紧抓早,采取积极的预防、干预措施。
3.2 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差异显著 调查发现,石家庄市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存在极显著性的性别差异。成瘾性药物、吸入剂、毒品的使用,男生(7.7%)1.51倍于女生(5.1%);擅自使用镇静催眠类药物,男生(9.5%)1.38倍于女生(6.9%)。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由于性别间发育模式不同, 表现出的性别偏好倾向,决定了男生更好动、更爱冒险,有更强的探求欲。而且家长一般会更乐意满足男孩的要求,给男孩较多的零花钱;认为男孩追求刺激、接触社会、追寻新鲜事物是勇敢开拓,是有作为、有出息表现,而女孩则应循规蹈矩,做听话的好孩子。
根据目前的情况,建议:(1)加强对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的监测力度,制定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目前的监测大多都是针对城市开展,对农村青少年滥用药物行为的监测开展较少。因此,我们应进一步加大监测力度,以便采取更为合理有效的干预措施。(2)从个人、学校、家庭、社会等多个层面预防青少年成瘾行为的发生。青少年成瘾行为的原因往往涉及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因而也就需要各个层面的预防和介入。建立一套涵盖青少年自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四个层面的防治体系已经成为预防青少年成瘾行为的迫切需要。
【参考文献】
1 季成叶.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危险行为调查综合报告2005.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1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