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分析
【关键词】 乙肝疫苗;乙肝表面抗体;免疫接种;高中学生
乙肝疫苗是预防乙型肝炎的有效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始我国开展大规模儿童乙肝免疫已有20年,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有效地降低了乙型肝炎的发病率。但对高中学生的乙肝免疫工作重视不够,使得部分地区高中学生乙肝疫苗接种率较低,加之我国目前的免疫策略不足以对高中学生形成有效地保护。因此,针对高中学生进行乙肝疫苗免疫效果研究,制定有效的免疫策略尤为重要。本文于1999年9月至2009年7月对全区5 402名在校学生表面抗原携带情况及接种乙肝疫苗后表面抗体产生情况进行了调查,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以2001至2006年入学的5 402名高一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方法 入学时采取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hbsag、抗hbs。对hbsag阴性、抗hbs阴性的342名学生接种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2组采用不同的接种剂量。一组(1999至2002年入学)1 926名接种剂量为5 μg(5 μg组),另一组(2003至2006年入学)2 016名接种剂量为10 μg(10 μg组),均按0、1、6个月程序在上臂外侧三角肌全程接种3针乙肝疫苗,即分别在入校当年的10、11月份及第2年的4月份注射。全程接种1个月、2年后(毕业时)检测抗hbs。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2.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hbsag和抗hbs阳性率 1999至2009年高一学生入学时乙肝hbsag感染率为3.15%,抗hbs阳性率为24.47%。1999至2002年学生1 926人,乙肝hbsag阳性76人,阳性率为2.88%,抗hbs阳性633人,阳性率为24.02%;2003至2006年学生2 016人,hbsag阳性62人,阳性率为2.59%,抗hbs阳性689人,阳性率为24.90%。2组学生乙肝hbsag、抗hbs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25和1.12,p>0.05)。
2.2 疫苗接种1个月、2年后抗hbs阳性率比较 乙肝疫苗接种第3针1个月后,10 μg组学生2 016人,抗hbs阳性1 856人,阳转率为92.06%,5 μg组学生1 926人,抗hbs阳性1 441人,阳转率为74.82%,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05,p<0.05);接种2年后,10 μg组学生抗hbs阳性1 513人,阳转率为75.05%,5 μg组学生抗hbs阳性1 155人,阳转率为59.9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41,p<0.05)。
2.3 不同性别抗hbs阳性率比较 疫苗接种1个月后,女1 990人,抗hbs阳性1 732人,阳转率为87.04%,男1 952人,抗hbs阳性1 522人,阳转率为77.97%,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4.05,p<0.05);2年后女抗hbs阳性1 467人,阳转率为73.72%,男抗hbs阳性1 467人,阳转率为61.5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8.47,p<0.05)。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我区高一学生乙肝hbsag阳性率为3.15%,抗hbs阳性率为24.47%。hbsag阳性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的10%,低于新入学大学生的6.0%,与相关报道基本一致[1]。说明高一学生大部分缺乏对乙肝病毒的免疫力。由于我区高中学生均以集体生活为主,加之少数hbsag阳性人员的存在,学生感染乙肝病毒的机会将大大增加,因此,高中学生(尤其是集体生活的学生)应及时接种乙肝疫苗。
本研究显示,乙肝疫苗全程接种1个月后,10 μg组抗hbs阳转率为92.06%,明显高于5 μg组74.82%(p<0.05);2年后,10 μg组抗hbs阳转率为75.05%,明显高于5 μg组59.97%(p<0.05)。结果表明,10 μg组抗hbs阳转率较5 μg组高。因此,对高中学生应适当加大疫苗接种剂量,以提高抗体阳转率。目前我国0~15岁儿童接种基因重组酵母乙肝疫苗的剂量为5 μg,作为高一学生,虽然年龄只有15岁,但身高、体重等方面已接近成人,如仍按此剂量接种,会使大部分人接种后不能产生或不能产生足量的抗hbs,从而导致免疫失败。龚震宇等[2,3]也报道,10 μg乙肝疫苗的免疫效果优于5 μg。
本研究结果显示,疫苗全程接种1个月后,女生抗hbs阳转率为87.04%,明显高于男生77.97%(p<0.05);2年后女生阳转率为73.72%,明显高于男生61.53%(p<0.05),女性乙肝疫苗免疫效果明显优于男性,这与张凤梅等[4]报道相同。这可能是由于女性体内存在的组织相溶性抗原hlaba或hlab12,可促进机体迅速产生大量的抗hbs。
综上所述,鉴于目前我国15~16岁人群普遍应用5 μg乙肝疫苗开展接种的状况,笔者认为,应对我国现行的乙肝疫苗免疫策略进行调整,对大年龄组儿童,尤其是高中学生在接种乙肝疫苗时,除严格按照乙肝疫苗常规免疫程序接种外,在接种乙肝疫苗的剂量上应选择10 μg,以获得更高效、快速的免疫保护。
【参考文献】
1 葛琼,谢红生,赵海英.某高校新生hbsag、抗hbs及alt检测报告.浙江预防医学杂志,2001,13:19.
2 龚震宇,陈思富,石国祥.5 μg和10 μg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加强免疫后效果比较.中国公共卫生,2002,18:479480.
3 方铁生,朱晓枫.940名乙肝疫苗免疫五年结果观察.江苏医药,1999,25:135136.
4 张凤梅,陈希平,杨传志,等.不同人群接种重组(酵母)乙型肝炎免疫效果分析.中国计划免疫,2004,10:150.